一日 鋪心路,做好「人」

◆7‧1《農五月‧二十四》
【靜思小語】面對習氣不同的人,要善解、包容,感恩彼此的付出。
從「四聖諦」到「四弘誓願」
「凡夫根機不整齊,佛陀慈悲,運用種種方法諄諄善誘,希望人人有緣接觸佛法,從而覺悟。」晨語時間,上人教勉,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,有幸接受覺者教法,要用功精進,專心受持。
佛陀初轉法輪,首說苦、集、滅、道「四聖諦」。上人言,人生多「苦」,種種苦是「集」自人心無明、煩惱、欲念;既知苦的成因與源頭,就要收攝心念,用心修持佛法,從根本「滅」苦,歸向清淨佛「道」。
「『四聖諦』是佛陀說法的起始點,最終回到『四弘誓願』。」上人表示,佛陀不忍眾生受苦,發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;要度眾生,須以堅定心志走入人群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而能自在地面對種種人事境界,心靈不受誘惑、污染。「佛法道理高深、廣遠,要用心聽聞、理解、受用,『法門無量誓願學』;若能融會貫通,就能通達佛陀覺悟的境界,『佛道無上誓願成』。」
「四弘誓願」是回歸如來本性的不二法門。上人教眾:「菩提大道直。從『四聖諦』到『四弘誓願』,要專心、用心地領會與力行。」
「守戒」需有決心毅力
家住新北市的朱品碩,曾是無肉不歡的美食愛好者,經常要交際應酬,曾經一個月花費十多萬元吃牛排。接觸慈濟多年,他因克服不了口欲而不敢培訓。
去年,他決心參與慈誠培訓,發願茹素。剛開始,他跟朋友打球聚餐,席間看著大家大魚大肉,自己堅持吃泡菜、花生配白飯;如今飲食清淡,身體變好,加上都在家吃飯,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增加,感情更融洽。
早會時間,上人稱許朱師兄以毅力堅持所發願,「守戒需要下決心、有毅力,期待人人克服口欲,減輕身體與環境的負擔。」
世界銀行統計,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超過五成來自畜牧業。生產一公斤牛肉,會產生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,等於開車三小時的排碳量;全球每天都有大範圍的雨林被砍伐成為牧場,或種植作物餵養牲畜,致使地球溫室效應更為嚴重。
佛陀教導「觀身不淨」,上人感嘆,食物進入腸胃不久,就變得臭穢不堪,但人類卻為了食物入口的短暫感受,吞食眾生命。「生活不只是為了享受美食,應提起感恩心,疼惜天地萬物,以素食淨化身體、淨化心靈。」
有情無情,以愛相待
今年入夏,北半球許多地區顯現異常氣候:瑞典、芬蘭以及北美洲靠近北極圈地區出現罕見高溫;美國西部鳳凰城與拉斯維加斯,氣溫突破攝氏四十八度,加州死亡谷則達攝氏五十三度;同一時間,美東沿岸卻遭暴風雨侵襲……上人感嘆,氣候異常來自人類長久造業,唯有人人調伏心欲,降低物質欲望,簡樸生活,才能減少環境負擔。
「世間眾生分為『有情』與『無情』,人與動物是有情眾生,植物與山河大地等物質則是無情眾生;無情眾生亦能感受有情眾生的愛惡。」
上人例舉,緬甸農民烏丁屯以慈濟發放的穀種耕種,日日對著秧苗說好話、朗誦《靜思語》;比起其他施用農藥的田地,他的田不用藥反而較少蟲害,稻穗亦是結實飽滿。「可見無論有情或無情,只要眾生以愛相待,天地萬物就能相處融洽;若人心充滿欲念、瞋恨、愚癡,天地受創,人類亦難平安。」
上人教眾,用虔誠心面對萬事萬物、自我調整生活習慣,且啟發更多人的愛心,為天下苦難人付出。人人心靈清淨,自然能通達佛法道理,不再深陷無明;人心調和,世間就能平安無災。
行道,亦要傳法
一位資深慈濟人表達,師父所說的法都有在吸收,習氣也改變很多,只是比較愛美而已;勸她能不能打扮樸素一點?師姊回答:「慢慢來啦!」也有人坦言,目前還無法完全茹素,需要「慢慢來」……
與北區慈濟幹部談話,上人感嘆,五濁惡世,天災人禍愈益頻繁,內心早已擔心「來不及」,再聽到弟子說要慢慢改習氣,實為擔憂。
近日全臺慈濟人齊聚社區道場,透過網路視訊,每天聆聽晨語和志工早會開示。上人表示:「我對慈濟人有責任,所以盡己所能回報,每天堅持對眾說話,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敢放鬆;期待人人將所聽到的法吸收入心,實踐在生活裏、落實在行為中;聞法力行、起於行動,不僅拯救苦難眾生,且廣招人間菩薩,如此就是佛陀理想中的菩薩境界。」
林德源師兄請示,維摩詰居士的智慧與德行高超,為何舍利弗尊者已是「智慧第一」,也不能與維摩詰居士對談,須由文殊菩薩與之談論?上人表示,此為彼此心量不同。
「同樣日日聽佛說法,各人見解不同。維摩詰居士一聽到佛法就通徹大乘法,能夠超越;舍利弗尊者卻對法心有疑惑。」上人解說,有人聞法即悟,發大心、立大願,信受奉行;也有人佛法道理了解得很透徹,但真要投入人群去付出,就自認為力量不足。
上人肯定慈濟人總是「做就對了」,用生命付出,行道亦傳法,亦期待人人提起菩薩心,相互扶持、彼此成就,心念才不致受人事物等境界所影響。「唯有身心虔誠,才能與法相契,確實改變心念與行為。」
「大家為社會人群盡心盡力付出,也要運用『四神湯』,以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相互影響——心知足就不起貪念,無貪就不起瞋心,沒有癡念,欲心會變淡;有感恩心,心量愈益開闊,對於習氣不同的人,就能夠善解、包容,感恩彼此的付出。」
上人表示,人與事無法平衡,是因為人心不平衡;「人」沒有做好、不了解人間法,人與人之間就無法調和。
「慈濟宗門人間路。要在人間鋪路,得以感恩、知足的心,把『人』做好、用愛鋪平自我心路。人心平衡,不與人計較;心路開闊,與法會合,就能接上菩提道,通達佛知、佛見,調和人心。」
面對座中資深的師兄師姊們,上人敦促,合心組隊的責任是傳承,要多投入「協力」,「資深者在第一線與眾共事,才能接引、輔導新加入,使之方向不偏差;反之,若自認資深就高高在上不做事,法將因此中斷。」
上人勉眾,永保初心,走入第一線,說慈濟、做慈濟;「人間菩薩沒有休息的時候;一天是慈濟人,終生是慈濟人。莫自我隔離,要融入團隊,把握時間,盡心盡力做事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