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愛別離苦 彭雲珍廣結眾生緣
◎撰文.趙作維、林秀華
攝影/楊美華
一年內失去三位至親,
彭雲珍怨嘆:「人生真苦。」
如今掌起大鍋鏟,
讓眾生歡喜茹素,
因為嘗過苦,
她更能烹調出生命的色香味。
新竹靜思堂旁,簡便、狹小的齋堂裏,彭雲珍忙進忙出,張羅營隊數百人的午齋,分秒必爭。那支讓人望而卻步的大鍋鏟,落入她的手中變得輕巧,煎、煮、炒、炸,從簡單小菜乃至精緻的擺盤、配色、雕花,樣樣難不倒她。
個性爽朗、隨和,總是笑臉迎人的雲珍,在社區裏處處贏得好人緣;開朗的笑聲背後,其實藏著不為人知的苦澀。回憶過往歲月,六十五歲的她漸漸眉頭深鎖,清簡刻苦的幼年,從故鄉新竹縣北埔鄉說起——
●
小學三年級那年,父親工作發生意外,造成身體殘疾不良於行,家中經濟陷入窘境,於是雲珍的七個兄姊,全部出外賺錢貼補家用,留下排行最小的她休學在家,除了照顧父親外,還擔負起所有家務。
「家裏窮,最期待教會發麵粉,可以讓一家人溫飽。」母親工作忙碌,無法教導雲珍煮菜,但聰明伶俐的她摸索變化菜色,利用酒瓶桿麵團、切成麵條,煮熟拌入少許油蔥,簡單的一餐就可讓家人工作回來,吃得開開心心。
傳承客家婦女的堅毅,雲珍對家庭的付出,父親點滴放在心裏。在她二十歲那年,父親特地為她找了個有田產的對象,希望么女往後生活無虞。
婚後雖然得以溫飽,卻更加辛苦忙碌,夫家除了三甲地的農作,還要畜養豬、牛、雞等維持家庭開銷。身為長子的丈夫,一肩扛起家計及兩位弟弟大學費用的重擔,雲珍要煮十幾人份飯菜給農地工人食用,有時還到外面幫忙外燴。夫妻倆沒日沒夜地工作,雲珍無奈地說:「真的只能用『苦』字來形容!」
二○○一年,疼愛她的婆婆往生,丈夫及小叔也因病相繼撒手人寰;短短一年內,失去三位摯愛親人。雲珍無法承受打擊,怨嘆人生為何如此之苦,她終日以淚洗面,無心繼續在市場賣菜,將近兩年走不出傷痛陰霾,開始有憂鬱傾向,甚而數次想結束生命。
她的鄰居姜張寶珠是慈濟志工,常來關懷她,也帶著她投入環保;但心中那個鬱結,依舊解不開。
祝福摯愛自在
某日,她來到住家附近的工地做資源回收,一群聚集在工地喝酒的工人,乍見她憔悴無神的容貌,便嬉鬧嘲弄:「空仔(臺語傻子)來,這些酒瓶給你收!」雲珍不以為忤,一邊撿一邊回說:「謝謝!」工人們詫異,正眼端詳後說:「咦!伊看起來不像空仔啊!」這番話,讓雲珍內心著實一驚,原來長期陷溺在傷痛而混沌的日子中,自己的面容看起來精神異常。
因緣成熟,旁人這般不經意的話,竟然打醒了她。「上人說過,失去親人悲傷難免,但斷線的風箏拉不回,要放手讓他去,用祝福的心,讓他自在飛揚。」在寶珠師姊不斷鼓勵下,雲珍漸漸走出傷痛,開始參與香積、訪視、環保、助念等慈濟活動,也報名了見習、培訓慈濟委員;再回到市場賣菜,攤販老友紛紛為她加油打氣,更讓她體會到世間的溫情。
因為對烹飪有興趣,二○○七年當曾美玉師姊邀約她承擔香積功能時,她一口答應接下任務,女兒、媳婦也成為得力助手。至今七年,開菜單、採買、料理、帶領香積志工等,偶爾遇到突如其來的「變化球」,她一一克服,開心、法喜地去做。
「食材的準備與製作不難,難的是設計菜單,有時半夜十二點還在想如何搭配色香味俱全的菜餚。」雲珍笑著說。
雲珍每天早上在市場賣菜時,總愛與人分享茹素的好處,很多客人開始跟著她吃素;看到別人用心地學,甚至常常回來向她討教烹調素食的方法,她都傾囊相授,「只要是我會的,我一定會教。最重要的是能讓每個人歡喜吃素!」
 |
承擔慈濟大型活動香積功能,彭雲珍與志工常需凌晨至批發市場採買食材。(攝影/王芮雯)
|
為子孫作典範
眾人往來的嘈雜市場,也是修行的道場。雲珍依稀記得,有對夫妻到市場買菜,她招呼著:「四季豆要嗎?」太太說:「我最討厭吃四季豆!」心直口快的雲珍回應:「好啦!好啦!討厭吃不要買就算了,反正也很貴!」一旁丈夫不悅地回應:「有多貴!有黃金貴嗎?」
話脫口而出,卻沒想到會得罪客人,雲珍趕緊站起來並九十度彎腰說:「老闆,對不起,我說錯話,請你不要介意!」先生才說:「沒關係、沒關係!」
第二天,這位先生又回到市場,對雲珍說:「原來你是慈濟師姊,那我每個月來繳五百元的善款。」雲珍歡喜地想,還好自己有參加慈濟讀書會,「現在真的是有讀書就有差喔!」
在市場擺攤身心勞累,以往雲珍的脾氣並不好;直到她將住家提供作為每週二晚間讀書會場地,在李承訓師兄導讀下,她汲取點滴法水,也慢慢修正習氣;如果遇到他人口出惡言,不會再像以往惡言相向。「現在做事會先想清楚,以平靜的態度處理情緒,這也是自己最大的改變。」
受善的環境薰陶,雲珍的孫女與孫兒每天下課回到家,主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禮佛、問訊,大聲朗誦:「感恩天、感恩地、感恩師公給我們福地!」讓雲珍聽了格外窩心。
一手拉拔照顧的金孫,是她生活的開心果。二○一四年母親節,讀小學三年級的孫女帶著弟弟端來臉盆,要替阿嬤洗腳表達感恩;雲珍對著他們說:「要不要每天幫阿嬤洗腳?」兩個孩子回答:「不用!希望阿嬤每天身體健健康康。」雲珍眼角的淚水不聽使喚地滑落下來……
客廳裏,宇宙大覺者旁放了一個紅包袋,裏面寫著:「希望我的子孫心存善念、發菩提心、行菩薩道、跟著上人的腳步走。感恩!」這是她的心願,她笑笑說:「一路走來,還好有慈濟、有上人的法,不然就枉費了這一生!」
 |
彭雲珍(右)在讀書會中介紹香積功能,以自身經歷鼓勵眾人歡喜承擔。(攝影/詹東興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