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2期
2014-07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特別報導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草根菩提
  人品典範
  助人線上
  人間問路
  發現歡喜
  慈善臺灣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文教育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2期
  心靈交流道

人生至苦,人生至福

今年暑假,在臺北慈濟醫院參與了五天的醫療志工服務,被安排在外科加護病房。走近加護病房的門,感受到的沈重來自於深鎖的鐵門,卻鎖不住人生至苦。

門內,是一位位正與死神拉鋸的生命以及被壓力緊繃著情緒的醫護人員;門外,是焦慮憂傷、寢食難安的家屬。慈濟人在加護病房開放會客前十五分鐘,總會帶動所有家屬一起祈禱;家屬的眼淚汩汩落下,心情卻是安穩了許多,也願意和我們分享親人生病的點點滴滴。

二十九歲年輕人腦中風,入院十二天來,爸媽幾乎沒離開過醫院;二十一歲、車禍昏迷的孩子,爸爸一看到孩子有反應就掩面痛哭;八旬獨居的爺爺,每到訪客時間就特別落寞;年過半百的黑道大哥,等著換心臟、更等著兒子對他盡孝。

太多的悲歡來不及看盡,這五天,腦海裏不斷浮現病人的面容,各式各樣的管線布滿全身,彷彿拔掉任何一條管,生命就隨時終止。

我感受著每一則真實故事所帶來的啟示,心情隨著這些人生苦難起伏,深感有健康的身體是福,能歡喜付出也是福,能把握因緣成長慧命更是福。

有苦的人走不出來,有福的人就走進去;五天的悲傷情緒該收拾起來,轉化為更多的祝福。

在醫院,醫護、病人與家屬才是真正的老師;而從事教職的我,實在渺小,只能將更多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感,透過分享來影響學生們!

桃園 黃雅蘋

歡喜信受,傳法無量

如果用一句話來描繪彰化第一顆慈濟種子邱蘭芳師姊,那麼許淑輝師姊說的這句話:「話最少,卻做最多事的人!」是最傳神不過了。

蘭芳師姊話少靜默,但對每件事的專注,透著「定」的修為;舉凡慈濟大小事,無不用心投入,難以細數她做了哪些事,倒不如說她是用生命做慈濟,做出了有價值且亮麗的人生。

二十幾年前,初次認識蘭芳師姊,就發現她時常拖著一只菜籃車,裏面不是放菜,而是放《靜思語》等慈濟書籍,她走到哪裏,就拖著菜籃勸募到那裏。

因為她不會駕駛交通工具,所以有些時候,我會騎摩托車載她到處收善款。幾次下來,我發現彰化市的大街小巷弄,幾乎都有她的會員!真是太佩服了,可謂是信仰讓她產生勇氣,一步一腳印的毅力,接引無數的會眾,同時培育出許多的委員菩薩。

美國九一一事件後,慈濟推行「一人一善,遠離災難」及「社區愛灑活動」。那年我尚未受證,有一天她按了我家門鈴,我開門探頭問:「師姊,有什麼事?」她很開心地說:「我來家家戶戶愛灑。」我疑惑地問:「您怎麼來的?」她指著後面的計程車:「我包它來的,而且包了一整天!」聽得我瞪大眼睛、無言以對;經書上所謂「歡喜信受,依教奉行」的意義,當下全明白了!想度化人群,何須用太多言詞!

以前她常對我說:「你學歷高,我沒讀什麼書……」但是我心中的結,卻常常被她三言兩語解開。有一次與她傾吐委屈,說到激動處,瞋火慢慢生起,她竟然氣定神閒地說:「不要輕易被五蘊魔轉去……」我愣了一下,似懂非懂,不過說也奇怪,一把無明火就這樣被澆熄了。可見上人的法早已深入她心,所以對我這個讀書人,她才真的有「法」度。唉!有時候知識不及智慧啊!

二○○六年,有一回我載她去收善款的途中,她忍不住說重話:「我所有的幕後都已出來當委員了,唯獨你這顆蛋硬邦邦,很難孵出來,你知道嗎?我有多傷心……」聽了這番話好震撼,沒想到我那「無所謂」的想法,竟讓一位長者很受傷!

當下立即許諾培訓委員,終於在二○○八年受證。感恩她的棒喝,我在慈濟道上才有機會親力親為、體悟「法喜充滿」。

今年三月十九日,她因病辭世。回憶二十年來,每次與她的相處大都是短暫片刻,卻有一定的能量,讓我獲益匪淺;如今夜晚經過她的家門,再也看不到從玻璃窗映出來的那盞昏黃小夜燈,來到靜思堂也見不著那熟悉的身影,陣陣哀愁湧上心頭,難掩鼻酸哽咽。

不過,想到她追隨上人的意志是那麼堅定,肯定已速去速回,換個形態來,繼續做她最愛的慈濟事;那麼上人的弟子不減,法親緣續!想到此才稍稍紓解沈重的心情。

彰化 麥慧梅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