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2期
2014-07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特別報導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草根菩提
  人品典範
  助人線上
  人間問路
  發現歡喜
  慈善臺灣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文教育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2期
  二十七日 深信,發願,力行

6‧27《農六月‧初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深信、發願,更要身體力行。

吸收道糧,長養道氣

「一般人參觀佛教道場,多是看佛寺建築、佛像雕塑,聽法師講道理等。慈濟道場呈現的是人間佛教的真實形象——慈濟人適應現代社會形態、應眾生所需而付出的志業成果。」

早齋後與眾漫談,上人言及各地靜思堂日日皆有國內外人士參訪,布展與導覽相形重要。「慈濟有這麼多人間故事、豐富的史料,要加強導覽培訓,使靜思堂成為弘揚佛法的好道場。」

導覽志工的培訓必須扎實;上人教導,要用「信、願、行」投入。「信是深信、願是大願;能深信、發大願,就要身體力行。要宏觀志業足跡,融會科學與法脈宗門而深刻闡述,而非只是照著相片解說。」

上午參觀大寮共修處及環保站,上人讚歎有道氣。「佛教叢林道場稱廚房為『大寮』,供應大眾餐飲;而大寮共修處則是供應『道糧』的道場,人人法入心,因而充盈道氣。」

佛法通達宇宙道理、指引人生道路。上人教眾,每天清晨專注聽法,這一天遇到境界就能立即運用。「聞法入心,能讓心開闊、智慧增長,提升自我修養、善解而不計較;使待人處事圓滿、家庭幸福和睦。」

來到建築中的小港聯絡處,上人祝福人人在此道場「愛心起飛」,傳達佛陀教育、穩固人倫道德。「人心淨化,人人守規矩,社會就能祥和平安。」

生命價值,清淨付出

高雄地區環保志工聯誼,上人感恩大家無分冷熱晴雨,用心投入資源回收分類。「許多年長志工年輕時為家庭、社會付出,一生勞碌,年老後仍持續發揮人生良能,為大地、人類奉獻,令人敬佩。」

上人重申「清淨在源頭」的資源回收分類方法,期許人人從自家開始落實,進而向家家戶戶宣導推動。「人人懂得生活節儉不浪費,家家戶戶做好資源分類、清淨回收,疼惜大地、保護地球,就是最徹底的環保。」

環保志工分享,有些老人家投入環保站後,身體健康、身軀挺直;還有人原本憂鬱痛苦,來到環保站付出,心門打開了,身心都健康。

上人肯定而言:「投入環保,不僅吸收正念、增進鄰里感情,還能拓展自我生命寬度——保護大地、利益人群。人生無常短暫,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,付出無所求,天天歡喜快樂,這樣的生命最健康、最有價值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