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2期
2014-07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特別報導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草根菩提
  人品典範
  助人線上
  人間問路
  發現歡喜
  慈善臺灣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文教育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2期
  十四至十五日 逢凶化吉之道

6‧14~15《農五月‧十七至十八》

【靜思小語】心中有愛,彼此尊重,相互關懷,自然不起衝突。

莫求享受,但求付出

在臺北慈濟醫院聽聞醫療團隊心得分享,上人讚歎大家為病患設想的柔軟心,體現「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」的慈濟醫療宗旨。

上人以人體因病而衰弱、器官與肢體敗壞的狀況,教眾「觀身不淨」。「若能知人身不淨的本質,就無須為了這個不淨的身體而追求享受、為了享受而執著。」

「身雖不淨,心靈卻可以維持清淨透澈如琉璃,運用不淨的人身發揮良能。」上人肯定醫療團隊心中有愛、用愛付出,面對棘手的病症,皆是用心發現病灶、找出病因,細心治療,幫助病患度過危難,重回正常生活。

近年來醫界常說「五大皆空」,指的是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兒科、急診等五種科別醫師人力不足;再加上麻醉科,就是「六大皆空」。上人感恩各所慈院以經營「家」的理念,帶動同仁有志一同提起醫療使命、發揮醫療良能,重建社會大眾對醫療的尊敬,改善醫病關係。

「科技發達,醫療品質隨之提升,人文之愛也要跟著提升。」上人指出,慈濟醫療的特色就是「愛」,願意以真誠之愛在醫療崗位上付出,體會到快樂與滿足,這分無形而無價的心靈財富,比起有形的金錢、物質,更有價值。

「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,當生命受疾病威脅時,唯有醫療能夠搶救生命;因此,需要有志一同的醫療工作者,共同做出典範,打造相互感恩、尊重、有愛的醫療生態,達成搶救生命與尊重生命的目標。」

事事好事,句句好話

十五日即將南下,上人在關渡志業園區對一千兩百位培訓慈誠、委員簡短開示。「有心進入慈濟、成為人間菩薩,要把握當下、恆持剎那,時時照顧好一念心,用感恩、清淨心付出大愛。」

上人舉例,培訓課程中教導走路的方法,是傳達「走路要輕,怕地會痛」,教眾培養慈悲心。「連踏步都要愛惜大地,說話更要用心,莫讓一句無心的話,傷了他人道心;也不要讓他人無心的一句話,傷了自我道心。」

何謂「培訓」?上人教導,舉凡起心動念、舉手投足,都要自我訓練、用心學習;不僅訓練外在行儀,更要訓練自我心靈,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,達致事事都是好事,句句都是好話。「培訓成功而成為人間菩薩,如此就是圓滿的人生。」

開啟心門,移植法髓

與新竹慈誠委員座談,上人指出,慈濟是修行的道場,人人合和互協,道場有道氣,人氣就會旺盛。

「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『四物湯』,能讓團體運作無礙;還要善用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『四神湯』,相互感恩、尊重、愛。心存感恩、尊重他人,就會得人樂於配合,共同為天下人、天下事付出大愛。」

上人教導,勸募會員最重要的不是募款,而是要啟發人人愛心,將愛化為實際行動。「每一個人的心就是一扇門,若沒有走入家家戶戶,就無法開啟他們的心門。打開心門,注入愛心,心中有愛、彼此尊重、相互關懷,自然能減少人我之間的衝突,逢凶化吉。」

血液疾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失調,要移植配對相符的健康骨髓之前,須先對原有骨髓細胞進行殲滅療法;上人以此譬喻法髓移植。「凡夫心受累生累世的無明煩惱污染,此生有福得人身、聞佛法,要把握因緣去除惡習,接受法髓移植,讓慧命持續增長。」

法譬如水,能洗滌煩惱無明。上人期待每一位弟子心與法相合,人人都是清淨無染、勇猛精進、福慧雙修的人間菩薩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