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2期
2014-07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特別報導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草根菩提
  人品典範
  助人線上
  人間問路
  發現歡喜
  慈善臺灣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文教育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2期
  十二日 用「四神湯」改善體質

6‧12《農五月‧十五》

【靜思小語】知足最大富,感恩最大貴,善解最大智,包容最大慧。

謹慎因果,破除執著

第一梯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,上午在三重志業園區舉行圓緣。上人為來自馬來西亞、越南、香港、緬甸、柬埔寨等地志工開示,感嘆世間濁亂,災難頻起,追根溯源,皆起於人心的無明煩惱。

「人與人之間,見解、看法、觀念不同,若各執己見,容易生煩惱、起惡念、行動造業,此即『見濁』、『煩惱濁』。人口愈多,見濁、煩惱濁愈益增強,故謂『眾生濁』;煩惱現形而採取行動,彼此武力攻擊,民眾生命受威脅,謂之『命濁』。此一時代充滿煩惱濁、見濁、眾生濁、命濁,故謂『劫濁』,確實是佛陀所言之五濁惡世。」

上人表示,眾生累世隨著煩惱造惡業、養成惡習,業力愈造愈重,天下災難愈益繁多;佛陀除教導眾生了解因緣果報,亦說「無常」,引導大家破除執著心。

「人生順逆,皆是起心動念、起於行動造作業力而得;了解因緣果報,則能不起煩惱。」上人教導慈濟人,應世間苦難人所需、普施有形物資,更要將愛心種子帶到全球,引導人人知因緣果報,遠離煩惱,付出愛心。

長養慈悲,不起傲慢

慈濟成員來自不同社會階層,各有不同生活習慣與習氣,彼此如何合和互協?上人教導:「知足最大富,感恩最大貴,善解最大智,包容最大慧。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這『四神湯』喝得足,就能改善自我體質。」

上人解說,心知足,不起貪念,就不致落入欲求陷阱;有感恩心,真誠地感恩共事的人,自然能與人合心、和氣,彼此互愛,協力成事。

「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。」上人教導,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事事善解,是非分明,才是智慧人;擁有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的包容心懷,就能對天下萬物慈悲等觀,不會動輒與人摩擦起衝突。

「『四神湯』要喝得足,也要用得好。」上人教眾,起心動念、舉手投足都不離法,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心,才能以身作則攝人心。「慈悲心發揮到極致,就能平等視眾生,相互敬重與愛護;心單純寬廣,不起傲慢,就能與人和氣相處、真誠互愛,社會自然吉祥無災。」

擴大善法,改善人生

一名屠夫每天清晨聽到寺院敲鐘,就起身準備殺豬。如此經過許多年,有一天,寺院沒有敲鐘,屠夫睡過頭來不及殺豬,當天因而沒有做生意。

「寺廟每天皆是例行敲鐘,為何今日突然中斷?」屠夫心裏納悶,特地上山問敲鐘的和尚。和尚表示,前一天晚上夢見十一個人來請求隔天不要敲鐘,否則他們就活不成了;這個夢讓他印象深刻,所以隔天就沒有敲鐘。

屠夫回到豬圈一看,原本要殺的那頭母豬竟然生下十一頭小豬,如果當天他殺了母豬,就斷送了十二條生命。他深感震撼,從此放下屠刀,不再殺生。

近日菲律賓一場白米發放,慈濟志工蔡昇航在現場說了這則故事,一位阿嬤突然大哭,說她原本打算回家殺豬慶祝孫子周歲生日,現在決定不殺豬,改用領到的白米宴客。

「因緣果報奇妙。」上人肯定菲律賓慈濟人用心引導,當地居民聽法入心,解救了將被殺害的生命。

再言緬甸農民烏丁屯,二○○八年納吉斯風災後得到慈濟援助的稻種,堅持學習慈濟人愛惜生命,不噴農藥。「他天天對稻作說好話,雖然稻子仍受蟲啃咬,收穫卻反而比過去更豐。烏丁屯聽到『竹筒歲月』的慈濟志業緣起,每天煮飯之前抓一把米存在罐子裏,累積一定米量,就捐出幫助更貧苦的人。此舉證明,再貧窮的人都有能力助人;只要每天發善念,就能匯集力量救助世間苦難人。」

烏丁屯今年還租了一畝地,準備將收成捐給慈濟助人。志工問他,如果收成不好又多付租金,是否會加重他的負擔?他自信滿滿地說,一定會有好收成。

如同烏丁屯的善心善行,以及屠夫轉念不再殺生的故事,還有聽了故事決定不殺生慶祝孫子周歲的阿嬤……上人表示:「善的效應,會隨著法的傳播不斷擴大,讓愈多人轉化心念、改善人生。」

化醜為美,化惡為善

馬來西亞、越南、香港、緬甸、柬埔寨等地志工分享「薰法香」,有人坦承過去人生迷茫,進入慈濟後聞法知道理,人生完全轉變。

「無論年長年幼,只要有善根、有信心,就要為他播下一粒種子,成就其道心、慧命。」上人教眾疼惜、愛護每一粒萌發的善種。

桃園八十五歲的張吳秀師姊,用功學習操作靜思電子書、使用電子勸募本收善款,勇於承擔各項慈濟工作;九十五歲的劉智達師兄,去年受證慈誠,他自信滿滿地說:「我還有用處!」

上人以此教眾,老菩薩年紀雖大,仍要給他一顆種子。「莫偏導他人,引人毀謗佛法,更不能中斷他人的善根種子與慧命。」

第二場溫馨座談,聽聞幾位師兄、師姊分享,雖然願意付出,但是面對他人習氣,要不起煩惱確實不容易。上人勉眾,走入人群,在不同的習氣裏磨練,如同將鐵塊放進洪爐熔化,再拿出來搥打,如此反覆多次,廢鐵終會鍛鍊成鋼。

「煩惱現前,要以法克服;無論他人如何對待,都不起心動念。」上人教導,心與道理會合,即能不受人我是非影響,而能化醜為美、化惡為善。

「在充滿煩惱、惡濁的人間,要聞法增福慧──增長智慧、造福人間,即使面對人、事、物諸多考驗,只要以法對治,即能輕安自在,一一度過難關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