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日 降伏傲慢

6‧11 《農五月‧十四》
【靜思小語】心有憍慢,自斷善根,自損慧命;心中有法,滋潤心地,自度化他。
放下仇恨,解脫痛苦
於板橋靜思堂開導臺北捷運暴力攻擊事件被害者家屬,上人述及過去自己弟弟在軍中受人毆打身亡,母親乍聞噩耗悲傷痛苦,經上人勸解終能放下,在軍事法庭表達願意原諒對方。
「已發生的事無法挽回,唯有放下仇恨,才能減輕痛苦。」上人表示,正因為曾經歷過,自己也是站在受害者家屬立場著想,放下仇恨,才不會陷溺在傷痛的情緒裏,苦上加苦。
「要將對逝去親人的不捨,化為祝福,讓他無牽掛而去。犯罪者自有法律制裁,放下仇恨,心才不會堆積煩惱。」
身心如法,福慧雙修
南非德本黑珍珠志工慈碧師姊,雖然行動不便但道心堅定,無論訪視、培訓、愛灑等都親身力行,成為本土志工典範。
「無論是從臺灣到非洲耕耘的慈濟人,或是當地黑珍珠志工,每一位都是負起使命、關懷救助苦難人的人間菩薩。感恩大家持續在人心撒播善種子、拓展愛的效應,人人彼此互愛,也共同愛人,讓師父感恩又放心。」
在板橋慈濟志業園區舉行的第一梯次「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」圓緣,上人以此鼓勵來自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四百七十七位慈濟志工:「有願力,即能就地樹立精神典範。」
全球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響應「晨鐘起,薰法香」,上人肯定大家精進聞法,讓師徒的心更接近。「聽法,一定要入心;心中缺了法,就『無法度』──無法實現度化人間的大願。」
上人表示,有形的財產再多,假如心不滿足,不斷地爭、求、貪,永遠都是「有一缺九」;反之,「將心中的愛落實在人間,引導人人互愛,社會平安富足,這才是人間真正的財富。」
懂得布施、付出,就是身處世間的「福糧」,也是修行的「道糧」。上人期勉大家在富有道糧的慈濟道場裏,精進薰法香,修福也修慧。
「菩薩道要鋪得更寬、更大,就要凝聚更多人的愛心;唯有實際付出愛的行動,才能啟發他人愛心。心中富有愛,自然能付出助人、與眾結好緣。」
感恩尊重,付出大愛
「慈濟醫療人文的精神,就是『感恩、尊重、愛』;相互感恩與尊重,目的是為了『愛』──以無私大愛利濟眾生。」
與印尼慈濟人談及籌建中的雅加達慈濟醫院,上人期許,要讓醫院不只是醫治身體傷病的醫院,更是一所充盈心靈人文的醫院。
「人心合,才能散發和氣,富有愛能量。」上人表示,即使宗教信仰不同,人人心中的愛都是同等,以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互動,團體合和互協,共同為人間付出,這就是慈濟人文。
普天三無,遠離煩惱
全球四合一幹部溫馨座談,第一場與歐洲、美洲、非洲共十四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談話,上人勉眾效法《無量義經》「大船師」的精神,自度度人、發揮生命價值。
「若能通達三理四相──物理的『成、住、壞、空』,生理的『生、老、病、死』,心理的『生、住、異、滅』,無論身在何處,都能將當下的人、事、物融合佛法道理,心量無限開闊。」
上人教眾發揮「普天三無」的精神:「『普天之下,沒有我不愛的人』──慈濟人無分他、你、我,人人都有一分平等的愛心,聽聞苦難音聲,要主動關懷、幫助,普愛天下眾生。『普天之下,沒有我不信任的人』──要相信佛陀所說『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』,眾生皆有佛性,所以要尊重、愛護眾生命,以茹素來實踐這分尊重與愛。『普天之下,沒有我不原諒的人』──凡夫無明習氣,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傷害;原諒,才能不生仇恨、遠離煩惱。」
降伏傲慢,貼近佛心
第二場溫馨座談與亞洲六國志工談話,上人勉眾學習非洲志工的精進與熱忱,平等互愛,不起分別心。
「佛陀為打破階級觀念,教僧眾日日托缽乞食,無論所接觸的是貧窮富貴、所得到的食物是豐盛粗劣,都要歡喜感恩。從日常生活中自我訓練不起分別心,也藉以讓出身貴族的比丘降伏傲慢心。唯有降伏傲慢心,才能貼近佛心。」
上人說明,心有憍慢,將自斷善根。「即使平常有在做好事,也發心立願要度眾生,法不入心,各種心靈災難就會常常發生,傷害善根道業,損害自我慧命。」
法譬如水,能平伏心地灰塵、滅熄心火。「天天聞法,就如『微渧先墮,以淹欲塵』,細微的法水會滋潤乾旱的心地,洗滌心靈的垢穢。人人理解道理,打開心門、去除無明,心靈將不再隨風揚塵。」
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,輕易就能聞法,上人勉眾時時引法入心,運用在生活中──走入人群,發揮良能、利益眾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