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2期
2014-07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特別報導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草根菩提
  人品典範
  助人線上
  人間問路
  發現歡喜
  慈善臺灣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文教育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2期
  愛循環 組合屋搬家重生

 

呵護建材  守護學子

◎撰文‧吳淑麗、劉淑貞、張玉梅、顏吟修、林柔婕

曾庇蔭莫拉克風災戶的組合屋,
功成身退後,
從阿里山鄉運抵屏東及臺南,
每片建材都由志工小心拆下、呵護、重組,
再化身為教室,
陪伴學子度過校舍改建的歲月。

(攝影/王翠雲)

志工車隊開往阿里山樂野村,海拔約一千兩百公尺的山區林相豐富,木棉花及櫻花開得嫣紅燦爛,氤氳霧氣籠罩山頭。志工吳新彰召集大家,由從事鐵皮屋搭建的志工說明組合屋內部及屋頂先拆,牆壁部分最後;水電專業志工拿起鉗子斷電,屋頂上有人抓緊砂輪機切割鋼筋,細碎火花噴著,空氣中瀰漫著切割的焦味。

「師姊,小心接好!」、「師兄站穩了,我們要移動工作梯。」三月間,樂野村的臨時組合屋熱鬧極了,志工細心分類一疊疊牆板、鋼架、燈具、螺絲等建材,電動起子發動聲、發電機隆隆聲、還有陣陣狗吠聲在山村交織著。

二○○九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嘉義縣阿里山鄉部分村落嚴重受損,紅十字會在樂野村、里佳村為民眾搭建二十餘棟組合屋,完成後交給嘉義縣政府管理。

今年永久屋完成,村民陸續搬入,原本將成為廢棄物的組合屋,縣政府與慈濟基金會協商,決定由志工拆遷,轉做簡易教室,延續物命。

組合屋拆除涉及水電專業,志工歷經四梯次、八百餘人次上山接力投入,三棟運往阿里山國民中小學與臺南東原國中等處,其餘二十棟共四十間組合屋,分批運往屏東兩所學校,由志工展開搭建工程。

內埔國中教室老舊,將原地重建;簡易教室搭建前,教職員、學生與志工合力鋪設連鎖磚。(攝影/張玉梅)

 

校友師生齊出力

屏東內埔國中、公正國中、高泰國中、里港國中、枋寮高中五校教室、宿舍老舊,在耐震評估後屬危險建築,今年將由慈濟援建;重建期間,其中三校師生使用簡易教室持續課業。

五月五日起慈濟志工進駐內埔鄉的內埔國中,為搭蓋十四間簡易教室忙碌著;搭建位置分布在校園樹蔭空地,學校師生、校友、社區民眾也來幫忙整地及鋪設連鎖磚。

「能在畢業四十三年後返校,為學弟妹搭蓋臨時教室,是非常開心的事情!」五十九歲的慈濟志工賴松勇笑著說,他是該校第一屆畢業生,為了報答母校,將豆花生意暫停,每天一早從潮州前來幫忙。

在工地傳遞連鎖磚的內埔國中許世燦校長說:「感謝每天有這麼多師兄姊來工地。師生也輪流幫忙,體會志工的辛勞。」

帶著學生搬連鎖磚的梁玉香老師表示:「有幾位志工年齡都不小,還是認真地做著粗工,很令人佩服;我們也希望為學校的重建付出些許心力。」

眾人馬不停蹄運磚、運砂,即使下雨了還不停歇;更不畏豔陽高照,汗流浹背地搬運板材組合牆壁。在平整的連鎖磚地上,志工搭起輕鋼架,爬上樓梯,由幾人在下面傳遞壁板,一塊塊組合,一棟棟教室也矗立眼前。

位於屏東市與萬丹鄉交界的公正國中,是目前屏東縣境內唯一未修繕整建的學校,兩棟四十多年的三層樓教室漏水,牆面龜裂。四月上旬起,志工展開為期四十三天的工程,二十二間白牆藍頂的簡易教室矗立在操場中央與跑道外圍。

「工地如田地,烈日當頭,如果志工在休息時有美味可口的點心和透心涼的飲品,宛如甘霖!」志工林美瑜邀請香積志工梁美琴與吳慈芸協助,每天早上十點送來補給品;林美瑜的先生曾煥泰也放下老闆身段,幫忙煮咖啡、紅茶,每天下午必定到工地上工。

兩校簡易教室於六月先後完工,將於九月迎接孩子們返校上課;期待明年永久校舍完工,師生能擁有更安全理想的學習環境。

每棟兩間式的組合屋,經志工重新搭建成為簡易教室,下學期將迎接公正國中五百多位學子接續課業。(攝影/林美瑜)

汗水雨水勤灌溉

位於偏遠山區的臺南市東原國中,校長黃添勇特別照顧弱勢家庭的子女,課程規畫讓學生不只讀書又能學習一技之長,由於下學期新增兩班,七月時學生陸續入學,屆時將面臨教室不足的困境;因此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,臺南新營區慈濟志工動員兩百二十人次,完成教室搭建。

山上天氣多變又遇梅雨季節,考驗著志工的耐力與智慧。林俊良帶領眾人丈量地基、整地、綁鐵、灌漿、鋪水泥,搶時間趕工;香積師姊們準備足夠的茶水和餐點,補充師兄們流失的汗水與體力。

六月二日端午佳節,大家有志一同放棄休假齊聚工地。拿著電鑽的何正斌說:「端午節每年都有,而做好事的因緣並非天天有,所以盡力捨出時間參與。」患有僵直性脊椎炎、已七十歲的翁舟白師兄,無論是搬運鋼架或協助扶牆板,有工作就補位不落人後,他歡喜地說:「能參與這樣教育工程的機會不多,要及時把握。」

有時大雨無預警落下,志工穿起雨衣想繼續工程,但隨著雨勢加大又打雷,考量安全只能暫時停工,立在一旁等待大雨停歇。

輔導主任蔡惠婷老師感動地說:「我們學校大部分是弱勢的孩子,想要增班但教室不夠;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慈濟伸出援手,就像及時雨般。學生們安心學習的同時,也會珍惜和慈濟結的這分善緣。」

 

新教室啟用  愛心傳承

◎撰文‧鄒忠宏、劉雪貞、陳美蓮

東和國中新校舍落成了,
學生協助志工搬運大愛教室門窗,
完好的教室,
要留給下一個更需要的學校。

(攝影/黃淑媖)

雲林縣虎尾鎮立仁國小由慈濟基金會援建十間大愛教室,如小木屋般矗立在校園,六月十九日上午啟用。校長林俊逸感恩各方協助,讓學生在校舍重建過程中有充足的空間接續學習。

建校已七十二年的立仁國小,因前棟教學大樓已逾使用年限,經國家地震中心進行校舍耐震係數評估,屬危險校舍;在拆除重建期間,由慈濟援建臨時教室,作為藝文、自然等專科教室使用。

這十間教室,來自愛心傳承──二○一二年八月,慈濟在雲林縣東和國中校舍改建期間,援建二十間大愛教室。每間四十二平方公尺,建材是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塑木材料,防震、防颱,也是落實環保、愛護大地的具體展現。

師生們在大愛教室快樂地度過一年半時光,新建教室今年三月啟用,師生協助拆卸大愛教室,將完好的建材傳給下一個更需要的學校──十間運往屏東高泰國中,十間運至雲林立仁國小。

東和國中總務主任駱東明表示,現在已有多個社團融入慈濟活動、推動資源回收,假日也效法慈濟服務精神,到老人安養院關懷。

立仁國小林俊逸校長特別鼓勵學子,要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,「善盡本分做好每件事情,跟志工一樣為人群付出!」

同樣接收這批教室的屏東縣高樹鄉高泰國中,校長印永生表示,慈濟援建永久校舍、臨時教室,讓他不再擔心危樓危及師生安全,也希望大愛精神能在校園裏擴散。

立仁國小十間大愛教室落成啟用,各界代表揭牌,共許孩子希望的未來。(攝影/李玉如)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