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7期
2016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健康百寶箱
 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
  人物誌
  聞法札記
  慈善臺灣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大陸遼寧旅行團意外
  天涯共此情‧辛巴威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草根菩提
  老人沒問題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7期
  陰暗角落 看見愛
撰文‧蔡素玲 攝影‧梁清溪

左鄰右舍長期關心,醫院社工員轉介,
慈濟志工動員清理家園與修繕,
大家交織出關懷網,呵護謝先生的養病歲月。

木樓梯狹窄,志工無法搬出大型舊家具,只好從二樓陽臺傳遞到一樓。

今天來幫謝先生清理屋子,讓他有比較好的居住環境,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。」臺中市南區慈濟志工,四月份接下仁愛醫院社工員轉介的個案後,隨即進行家訪;訪視志工陳永杰說,看到陰暗潮溼的屋子裏,到處堆滿雜物,原本狹窄的空間更顯髒亂;獨居的謝先生因為糖尿病併發症,雙手十指潰爛,腫痛得無法彎曲,一滴水都碰不得,更別說清理環境。

五月二十九日週日早上,二十位志工頂著攝氏三十餘度的高溫,在鄰長李清山的陪同下,來到謝先生住處打掃。

「以前要上班,根本不會去注意自身以外的事情;退休後,參加社區的愛民守護隊,才知道自己的鄰里還有這麼需要關懷的人。」身穿背心短褲的鄰長李清山,跟著志工忙進忙出。

每個月,李清山陪同謝先生回診;「他有兩次外出,卻不知道回家的路,在外面餓到無力,倒在路邊由警察帶回家。又一次癲癇發作,有人通知救護車,我陪他去醫院。」李清山說:「他有兄弟姊妹,但各有自己的家庭要顧,沒有人可以再照顧他。」不捨滿身是病的謝先生無依無靠,李清山還照應他三餐,「總不能放他這樣。」

「這冰箱也老舊了,順便請志工的環保車載走好了!」聽到鄰長說的話,謝先生趕緊打開冰箱,把早上沒吃完的飯菜取出,坐在老舊的沙發上,張著僵硬無法彎曲的十指,以大拇指往手心壓緊筷子,一口一口往嘴裏送。飯菜雖是涼了,然而碗裏裝的卻是鄰長伯不退溫的愛。

 

汗流浹背大掃除

謝先生的家,位在臺中市五權南路與忠明南路附近的小巷弄,周遭多是四、五十年的老舊房子、鐵皮屋;謝先生的租屋雖是兩層樓房,但是每層樓也不過五坪大;每個隔間只能容納兩、三個人,因此志工清掃時,有的在屋內、有人站在屋外,接力清除破舊家具。

一樓後方隔了廚房與浴室,所謂廚房,只有一臺生鏽得無法使用的瓦斯爐,一座老舊的菜櫥也儼然成了蟑螂的天堂,搬開後,地上全是老鼠屎與厚厚的塵土混雜;僅夠一人容身的浴室,沒有蓮蓬頭及馬桶,而是堆了一桶桶裝滿水的塑膠桶及雜物。通往二樓的木製樓梯,又陡又窄,只容一人行走,樓上一樣被雜物占滿。

「這些衣服不要了,好嗎?我們再帶來乾淨的給你。」志工林彩君望著客廳牆上,掛著十來件泛黃又發霉的冬衣,內心既難過又不捨;經過謝先生的同意後,將衣服打包回收。

大家在樓梯口將東西往下搬,才能逐步進到裏面,將一袋袋舊衣清掉;一股濃濃的霉味撲鼻,所有東西都披上厚厚一層污垢,蟑螂、老鼠在被移動的雜物堆裏亂竄。

志工們合力搬起櫃子,一上一下吃力地在樓梯間移動。「哇!卡住了!」樓板太低了,較大型的家具無法經樓梯往下送。只好將二樓陽臺門拆下,從陽臺清運大件物品到一樓。清理完畢後,屋內剩下一張床、一座沙發、一臺冰箱和簡單的神明桌。

 

陽光終於灑進斗室

「外面陽光亮得耀眼,為何屋內的通道,踩在腳下卻有溼溼滑滑的感覺?」志工放在心裏的疑惑,終究在清除布滿塵垢的雜物後找到答案──水泥地板累積太久的髒污。因此,志工拿來洗衣粉和刷子洗刷一番。

屋內悶熱不通風,大家衣服溼透,汗水不斷從額頭滴下;「這瓷磚用洗衣粉刷不乾淨!」在廚房內賣力刷洗的志工顏宛靜和林彩君,最後加上強力去污劑,才讓瓷磚由黑轉白,還閃著光亮。顏宛靜戴著棉手套的手,因使用清潔劑而刺痛,她卻不在意,換上志工遞給她的塑膠手套繼續洗刷。

經過三個小時的清理,地板露出原本水泥的灰色,踩起來不再黏答答;壁面瓷磚白亮亮,屋內空氣也跟著清新了起來。

鄰長李清山笑問:「慈濟志工幫你清得這麼乾淨,高興嗎?」憨直的謝先生笑著直點頭,「高興啦!」李清山再三叮嚀:「人家這麼辛苦,你不要再撿東西回來亂堆放,自己要維持喔!」此刻坐在沙發上的謝先生,表情是如此的祥和,而外面的陽光終於可以照進這原本陰暗的斗室了。

鄰長李清山(圖中)長期照顧謝先生,並與慈濟志工為他打掃居家環境。

安裝窗戶與熱水器

隔天,慈濟人依約送來了乾淨衣物,從夏天的衣褲到冬天的外套都有;謝先生不善言語,對志工的關懷和叮嚀,一律用點頭和笑容回應。不僅室內清爽、順暢,屋外的雜物清空後,騰出巷子的空間,鄰居出入也方便多了。

陳永杰表示:「關懷謝先生的第一階段任務,是將生活環境清理乾淨,第二階段再做屋內的修繕。」他觀察到謝先生的需求:「家裏沒有熱水器,冬天洗澡都要到鄰居家借用,不方便!」還有,一樓沒有一扇窗戶是完整的,腐朽破舊,夏天擋不住蚊蟲,冬天蔽不了寒風。

於是志工找來師傅,丈量前後窗戶的大小;居家打掃後第十天,師傅在志工的陪伴下再次到來,拆除腐爛的木製窗框,換上全新的烤漆框窗戶,安裝紗窗。

雖然老屋配新窗顯得突兀,習慣睡在一樓沙發的謝先生,卻像入住新厝般歡喜。志工問他這雙人舊沙發好睡嗎?坐在沙發上的謝先生當場換個躺下的睡姿,顯得安穩自在;重要的是,晚上蚊子大軍再也無法襲擊他了。

七月六日上午近九點,陳永杰約水電師傅到謝先生家安裝熱水器;「證嚴上人說過,給人家的東西都要好的。」慈濟的善款來自十方善心人士的捐獻,陳永杰除了顧品質,也仔細貨比三家,為了安裝一臺熱水器,從大公司到小店面,花了時間仔細比價後,請來了水電師傅陳木涼。

謝先生得知慈濟人今天要來裝熱水器,在屋內後方的洗澡間刷洗地板,牆壁的白磁磚和地板的藍色小地磚,仍維持著一個多月前慈濟人清理後的樣貌。「你可以自己清理環境了喔!」志工問他手指頭還痛不痛?雖然雙手的食指和中指還裹著紗布,仍無法彎曲,他卻努力維護得來不易的乾淨空間。

屋外的加壓器馬達壞了,二樓的金屬水塔也無法使用,所以得另外拉管路到屋外的公廁,在上面裝加壓馬達。七十多歲的陳師傅在大太陽底下,不停爬上爬下;一旁幫忙遞工具的助手陳太太說:「什麼事情,你們慈濟都跑第一!」如果不是志工平時與人結好緣,這樣克難又廉價的工程,已經很少人願意接手。

所有管路完成,已接近中午了,謝先生拿起蓮蓬頭,測試熱水器能否安全開啟,樂得像第一天要去上學的孩子般。陳永杰說:「選這個牌子的熱水器是即熱式的,只要有電,即可不需瓦斯,這也是安全上的考量。」

 

 

志工清空廚房及浴室,賣力洗刷,終於見到瓷磚原本的白亮。

 

 

 

愛心人士顧三餐

「要謝謝里長、鄰長還有你們。」短短的一句話,是謝先生對所有幫助他的人的感恩之言;志工問他最開心的是什麼?「身體健康!」他張開尚包著紗布的手指表示,鄰居會定期帶他去診所換藥。從差點要截肢的雙手,到如今能自己動手清理環境,他珍惜現在的健康。因為受過病痛之苦,謝先生戒菸了,志工與他約束也要戒酒。

謝先生家門口掛了一個籃子,上面有張紙條,寫著「送餐先生小姐您好:感謝您的愛心」;「大概十點會有人送便當來。晚餐則是到里長家裏吃。」從與謝先生簡短的對話中,志工得知他飲食無虞。

所謂遠親不如近鄰,有了鄰居良好互動,讓志工更安心,但慈濟人對謝先生的關懷一樣會持續。

訪視志工陳永杰向謝先生解說使用電熱水器的方法。終於可以在自家洗熱水澡,謝先生開心地試用蓮蓬頭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