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7期
2016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健康百寶箱
 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
  人物誌
  聞法札記
  慈善臺灣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大陸遼寧旅行團意外
  天涯共此情‧辛巴威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草根菩提
  老人沒問題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7期
  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人人觀世音

7.22-24《農六月‧十九至二十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互愛互助的人間,就是淨土。

 

心念轉,菩薩現

農曆六月十九「觀世音菩薩成道日」,早課課誦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,上人開示教眾學習佛菩薩精神,親近、度化眾生;「若人間有無數無量人愛心、善念受啟發,即如無量菩薩化身世界各地、救助苦難。」

受尼伯特颱風豪雨影響,福建省多個縣市洪澇成災,福建慈濟人連續十天共動員九百二十六人次進行勘災發放。伸手擁抱受災居民,讓他們哭泣宣洩;為鄉親供應熱食,並帶動他們一同付出,使其生活有重心,心靈安定、轉悲為喜。

「一切唯心造。一念心可成天堂,也可造地獄;互愛互助的人間,就是菩薩淨土。」

上人期許大家努力招募人間菩薩,讓人人願意伸出雙手付出。「人間菩薩從地涌出,世間就有無量數的觀世音,能就地聞聲救苦,救助苦難的愛心善行才能做得長久。」

與蘇州慈濟人座談,上人強調,「菩薩」就在每個人心裏,毋須外求;「心轉,自性菩薩即能顯現。世間多苦難,慈濟人當助人的菩薩,也要接引人人成為菩薩,在苦難人最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。」

「欲成為菩薩,須深入佛法、如實修行,堅定道心而不受外境影響。」上人教師兄師姊勤聞法還要不漏法,「聽多少、漏多少,徒然讓文字從眼前閃過,即使天天薰法香,心中也是空空的;聞法多分享,點滴法水才能深留心中。」

「求法是本分事,為自我精進、增長慧命而求,並非為福報而求。對的事情,做就對了,無所求反而有所『得』——用心精進與無私付出,自然能得他人肯定。」

上人叮嚀大家清晨出門到會所「薰法香」,要注意交通安全。「人人平安健康又精進,以智慧、毅力克服困難,讓師父安心,就是最好的供養。」

近日大陸慈濟人到水患災區賑災,將收容中心髒污不堪的廁所、廚房洗刷得乾乾淨淨,還原磁磚潔白亮麗的真面目。上人言,真如本性人人本具,只因累生累世受無明煩惱覆蓋,若沒有經過刷洗,無明煩惱的污垢層層積累,將愈看不見本來面目。

上人勉眾:「法譬如水,能讓真如本性重現;請大家珍惜『薰法香』的機會,把握因緣精進聞法,自淨己心,亦能向外淨化人心。」

 

善言語,度人心

非洲辛巴威今年上半年因聖嬰現象長期乾旱無雨,農糧歉收,人們陷入飢餓,上人教衣食無虞的有福人,珍惜食糧、愛惜物命;「八分飽,兩分助人」,累積點滴力量發揮愛心,在人間帶動愛與善的循環,才能積福弭災難。

「莫因食物賣相不佳而丟棄,或為了滿足口欲而吃。吃多少、用多少,買多少、煮多少;飲食節制、吃得衛生,才不致加重身體與環境負擔。」

人生無常,福禍都在一念之間,上人表示,唯有人人思緒清楚、觀念正確、知足少欲;地球健康、人體健康,人類生活才能平安有福。

斯里蘭卡五月間發生嚴重水患、土石流,臺灣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慈濟人組成的賑災團,於七月十三日抵達當地,與本土志工合力圓滿多場發放,今日返回精舍報告見聞並分享心得。

上人教大家銘記每一次賑災見聞、記取經驗。「每到一個地方,都有可學習之處,要感恩前人付出,讓後來的人行走這條賑災路,能夠通暢無阻。」

此次賑災,本土志工展現深刻的慈濟人文,上人感恩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慈濟人持續帶動;「帶人,不能用『一指神功』頤指氣使,也不能惡言惡語、態度強硬;柔和的態度,善言軟語,就是帶人的祕訣。」

《法華經‧法師品》:「如來滅後,其能書、持、讀、誦、供養、為他人說者,如來則為以衣覆之。」描述佛疼惜護持經典之人,用衣庇護著他。上人引申說明,對於已發心的人,要用柔善慈和的態度牽引,讓人歡喜接受、甘願長久付出。

 

勤輔導,多包容

師兄師姊提問:「團隊中有人習氣深重而難與人和諧相處,如何是好?」上人為眾述說一則佛典故事——

一位師父帶著弟子在叢林裏修行,其中一個小徒弟屢屢犯戒偷東西,其他弟子很不滿,不願意和他共同修行,要求師父讓他離開僧團。

「即使所有的弟子都走了,我也不會趕走他。」師父表示,每一位弟子都很有修養,無論去到哪裏都能受人關照,唯獨小徒弟有此習氣,去到哪裏都不受歡迎。「我不愛他,誰能愛他?」

「雖說習氣難改,但在慈濟團體中,有許多人過去人生偏差,有緣走入菩薩團體,人人疼他、愛他,因而慢慢薰陶好習慣,去除壞習氣,人生徹底轉變。」

上人表示,一個人要將習氣改得讓人人都能接受並不簡單;反之,多數人包容一個人,比較容易。「用愛輔導,也要自我培養『心包太虛』的開闊心胸,學習佛陀不放棄每一個眾生的襟懷,心寬念純,廣結善緣,造福人間。」

「慈善門是招募人間菩薩的第一道法門,若無慈善之心,就無從學佛、學法。」上人叮囑,要讓入門者「見苦知福」,每一位慈濟人都要接觸苦難人,從報名培訓開始就投入慈善訪視與救助。

 

平等愛,施無求

中國大陸近期間發生多起自然災害,因災區幅員廣大,當地志工人力不足,需要不同省分的慈濟人合力襄助。二十四日與大陸師兄師姊談話,上人教眾把握機會招募人間菩薩,「不只於災後呼籲發揮愛心,平時就要做好志工培訓,讓大家『學功夫』。」

日前在福建永泰清涼鎮為尼伯特颱風受災鄉親供應熱食,志工趁天候放晴,帶動鄉親將過量難以保存的菜葉曬成乾,以身作則教育環保、節約、惜福。上人肯定,身教比言教更能帶動人。

「凡事要從小處看起,小事蘊含大道理。用柔軟的心行與人互動,讓人樂於聽從引導、願意伸出雙手付出,這就是帶人的訣竅,也是慈濟人的軟實力。」

「人生成就不在富裕名利,而是待人處事圓滿;有佛法的人生,做人做事會更圓滿。」與新加坡慈濟人談話,上人殷切期勉,以堅定的信心吸收、體會佛法,還要扎實運用。「心中有法,真理不滅,佛性永恆,慧命日日增長。」

犯大錯容易懺悔,小錯誤難改。上人譬喻,就像整理荒廢已久的房舍,大型廢棄家具可以迅速搬移,長時間堆積的沙塵污垢難以徹底清除;「有錯立改,才不致在心中複製無明煩惱,累積成難以修除的習氣。」

走入人群行菩薩道,必然會面對不同的習氣與困難,上人教眾貼近「心包太虛」的佛心境界,將人人視為未來佛,以寬大胸襟、平等大愛,相互成就;還要提起「同體大悲」的愛心,付出無所求,讓人人離苦得樂。

與福建賑災團隊視訊會議,上人感恩大家勇於承擔,在賑災行動中增長悲心與智慧。「親自走入災區,見證大自然威力之強,應該提起敬天愛地之心,警惕無常、戒慎虔誠,莫以為人定勝天而恣意妄為。」上人教導,見無常要感恩自身平安有福,也要提起感恩、尊重、愛的態度,為受災鄉親無私付出。

菩薩關懷眾生並非只在一時。上人以「大愛寸寸鋪路,長情分分牽引」致勉福建慈濟人,持續關心受災鄉親、就地招募人間菩薩,共同陪伴鄉親走出心靈的、生活的苦難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