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一日 敬天愛地

7.21《農六月‧十八》
【靜思小語】對天恭敬,對地疼惜。
有愛最美
「要讓失調的氣候回歸正常、天地平安,人心就要戒慎虔誠,防非止惡,積極行善,敬天愛地聚福緣。」
昨夜大雨,牽掛著各地受水患所苦的人,上人於早會談到,世間苦難人多,有福的人要走近一點,為人間疾苦付出。
上人期勉人人在日常生活中「敬天愛地聚福緣」,「對天恭敬,對地疼惜,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,凝聚愛心造福人間。」
慈濟人在世界各地救助苦難,也帶動愛與善的循環。土耳其及敘利亞本土志工,得知尼伯特颱風重創臺東,在滿納海中小學發起募心募愛活動,同學們熱情響應投竹筒。上人感動談到,敘利亞的孩子們知恩感恩,得知臺灣有災,也捐獻零用錢,用行動感謝曾幫助過他們的人。
「人與人之間彼此關懷,有愛的人間最美!人人敬天愛地聚福緣,人間才能平安少災難。」
大捨無求
教育志業董事會,上人指出,慈濟四大志業以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心為本,教育志業的精神就是「捨」,願以無私的心全然付出,為天下育英才。
「只有世智聰明而缺乏智慧,容易走偏。教育就是傳道、授業,要啟發智慧、培養慧命,有智慧才能善用知識,利益天地人間。」上人強調,善惡皆在一念間,需要靠教育導人向善,也要由教育「授業」,讓孩子學有專精,為社會發揮長才。
臺南慈濟中小學曾耀松校長,九年多來在臺南深耕慈濟教育志業,樹立品德教育典範,辦學成績優異;上人期許接任的張經昆校長傳承「覺有情」的慈濟人文。「如大樹穩扎根基、屹立不搖,強風豪雨都不為所動。要堅持人文教育方針,發揮良能利益天下眾生。」
社會未來的希望,寄託在年輕一代,上人期勉要把年輕人教育好,讓他們出社會後能在各行各業發揮良能,帶動善心善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