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7期
2016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健康百寶箱
 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
  人物誌
  聞法札記
  慈善臺灣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大陸遼寧旅行團意外
  天涯共此情‧辛巴威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草根菩提
  老人沒問題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7期
  【慈濟屏東分會修繕隊】 專業無價 
撰文‧張玉梅

修繕團隊來到屏東三地門鄉,為照顧戶整修集水槽與搭蓋遮雨棚。

(攝影/邱瑞連)

裝修工程,最貴的是專業人工,
這支修繕隊成員,分散在廣闊屏東各鄉鎮,
一有任務就團結在一起,但每次出門不為賺錢,
還連續數日放下手邊事業,足跡甚至遠達國境之南……

 

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」,這是唐朝詩聖杜甫詩作中,悲天憫人、留傳千古的名言;與慈濟的理念不謀而合,其中修繕團隊確實發揮此種功能,所蓋的不是豪華廣廈,但至少把弱勢家庭破陋屋舍整建得煥然一新,適合居住,雨季來臨時不再為漏水煩愁。

屏東縣幅員廣大,包括屏東市有三十三個鄉鎮,無論遙遠的山區或貧瘠的鄉鎮,慈濟修繕團隊的足跡不曾停歇,甚至遠達國境之南的恆春與外島小琉球。

說起屏東分會修繕團隊,今年七十七歲的蘇體誠回憶,慈濟屏東分會一九九一年成立後,他義不容辭承擔起為照顧戶修繕的使命;接著簡銀旺加入行列,一九九九年家住麟洛的林椿杰也行善不落人後,駕駛九人座車輛帶著工具,小規模團隊四處出勤,被譽稱為三位「老公仔標」。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,修繕團隊招募志工,每週兩次前往災區協助居民復建家園。

後起之秀,多半身懷修繕絕技──林春生、林啟明、簡滕邑、林文亮、洪仙雅、王振連等人,使屏東修繕團隊的聲勢更為壯大。

 

九二一,震出專業隊伍

屏東分會修繕團隊目前的負責人,是五十五歲的林春生。「九二一時前往南投災區探望友人,看到慈濟志工不懼怕民間習俗忌諱,為往生者助念,還給受災居民安頓三餐、住房……」當時事業有成的林春生,目睹災區慘況與志工無私付出,體會到災難來時,世間一切幻化為泡影,不應該再沈溺於優渥生活,因此下定決心成為慈濟志工。

從事吊車工程的林春生,熟悉建築業人脈,所號召的成員也多為具有工程專業的志工,迄今約修繕過七、八十棟弱勢民房。

在枋山楓港,一位照顧戶下半身癱瘓、獨居在漏水的簡陋鐵皮屋;由於無法自理生活,環境宛如鳥巢,蟑螂、老鼠出沒其間,案主甚至與溜進來的蛇相對無語、和平共存。訪視志工見之,鼻酸不忍,建議他遷居租屋,但他堅持留在原地。於是修繕團隊整修改建,讓他至少能有安穩潔淨的棲身之所養病。

屏東市區一對父子相依為命,關懷他們的訪視志工潘桂華說,年過半百的兒子從事怪手工程工作,原本收入穩定,但是父親罹患慢性腎臟病後,需要人照顧,兒子只能放下工作,也無錢修復漏水嚴重的屋瓦。

修繕團隊為他們整修屋頂與門窗,林春生動用吊車,志工簡滕邑、林文亮及工人們拆除破爛屋頂,改採堅固耐用的鋁鋅合金作為屋頂板,並修復歪斜牆壁、更換鋁門窗及水槽,原定十天工期,八天即完工,剛好是二○一四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,讓這對父子得以在嶄新的家中跨年。

 

男子漢,心腸更柔軟

今年六十五歲的簡銀旺,回憶這些年的修繕工作,非常推崇林春生的付出。莫拉克風災後,林春生的怪手車駛入滿目瘡痍的林邊水患災區做先鋒,讓志工大隊進駐清理環境;他放下營利的事業,每天早出晚歸投入賑災。

慈濟志工為屏東市照顧戶打掃住家環境及修繕房屋。(攝影/張玉梅)

後來,無論是慈濟援建高樹新豐八間永久屋、長治大愛園區一百五十四間大愛屋及二○一四年屏東公正、里港、高泰、內埔國中及枋寮高中的減災希望工程興建簡易教室等,都能見到他的身影;駕駛著龐大吊車赴工地,親自作業或鑑定工程品質,這不是一般的志工可以辦得到的。

今年五十五歲、專精鐵工的志工簡滕邑,十多年來修繕過無數的房子,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鹽埔鄉有位越南新移民,在先生往生後,獨力撫養兩個孩子、奉養公公;修繕團隊原本計畫補強房子,但簡滕邑認為房屋老舊,即使修繕後也有危險性,建議重建為妥。但是土地產權不清,待處理完畢,已經是一年後,才動工改建完成。一絲不苟的簡滕邑說,讓關懷戶有堅固安全的住所,才是修繕最重要的大事。

擅長鐵工的林美良,常常請假協助慈濟的修繕工程,不畏高處爬上爬下。同樣以鐵工維生的林啟明,今年五十五歲,不時自掏腰包做修繕;十年前,他為瑪家鄉佳義村一戶修繕房屋,雖然戶長酗酒,不務正業,但菩薩心腸的林啟明,不捨那戶人家眾多的孩子、破舊的房舍,趕緊自掏腰包雇請工人和購買建材修建完工。他不計較錢財,因為「施比受有福」。

家住潮州、在左營軍中擔任技術員的林文亮,今年四十九歲,利用休假日承擔修繕志工已有六、七年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,一位先生住在車城海邊漏水的貨櫃屋,志工只好在貨櫃外面搭鐵皮保護,並架設水電。看到他住得舒適安全,是修繕志工最愉悅開心的事情。

六十歲的王振連,修繕過十多戶屋宇,包括慈濟屏東分會的新餐廳、萬巒照顧戶家園、佳冬環保站等。他說,曾經在萬丹鄉社皮村援助的一戶人家竟然沒廁所,難以想像賣雞蛋糕維生的這家人平日如何生活。王振連後來專心照顧年邁的父親,無法參加修繕工作,但是做過修繕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福!

家住屏東市歸來的志工周考立,回憶起有戶郭姓人家,天花板掉落、房子矮小悶熱,修繕團隊不僅把牆壁加高,屋頂重蓋,釘上天花板又油漆,煥然一新的屋宇,令人振奮;參與的志工於新居落成時都笑得合不攏嘴。

自警察局退休的曾振鐘說,修繕團隊在基督教教徒為多的三地門鄉青山、馬兒、賽嘉等村莊做工程;落成典禮時,牧師蒞臨現場祝禱感恩慈濟志工的協助,場面溫馨、感人萬分。

屏東修繕團隊的愛心廣披,不分種族宗教,讓弱勢人家有個安身立命的住家;這分「人間有愛、處處有溫情」的奉獻,讓社會更祥和、更安寧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