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7期
2016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健康百寶箱
 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
  人物誌
  聞法札記
  慈善臺灣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大陸遼寧旅行團意外
  天涯共此情‧辛巴威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草根菩提
  老人沒問題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7期
  十四日 善能生福

7.14《農六月‧十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人人行善,人間有福。

 

法髓移植

《雜寶藏經》記載──

弗那的四個哥哥入山學道,獨留他在家耕田,過著清苦的生活;一日看見佛陀來托缽,弗那歡喜恭敬地盛滿白飯供養。此後弗那的田只要收割後,很快就再長出稻禾,取之不盡;連國王都聞訊而來,探此奇景。

四個兄長下山探望弟弟時,驚訝於他變得豐衣足食;聽完弗那說起以一缽飯供佛之事,哥哥們十分高興,便請弟弟做了四個飯糰,前往供養佛陀,希望得到生天的福報。

四兄弟分別來到佛前,大哥將飯糰放到佛缽中,佛陀開示:「諸行無常。」二哥供養時,佛說:「是生滅法。」三哥供養時,佛說:「生滅滅已。」四哥則聽到佛說:「寂滅為樂。」

四兄弟發現四句話連在一起,是一則完整的佛偈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;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頓悟心有所求就有煩惱,因此向佛請求出家,從此精進修行,得證阿羅漢。

晨語時間,上人引用此佛典故事開示,「諸行無常」,人間一切沒有永恆不變的;諸事、諸相皆在成住壞空、生老病死、生住異滅的循環中,此生彼滅,故謂「是生滅法」。人世間一切追求,到頭來一切皆空,「生滅滅已」;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,應知「寂滅為樂」,心無所求即無掛礙、無憂懼,輕安自在。

「持經、聞法不在多,重在虔誠恭敬地聽聞正法,且下功夫聞、思、修。」如同人體骨髓移植,可以為血液疾病患者恢復正常造血功能;上人表示,凡夫真如本性久受無明煩惱蒙蔽,「若能受用一句、一偈佛法,法髓移植成功,啟發真如本性,就能發揮大力量。」

正如緬甸貧農歡喜信受慈濟法,尊重生命不灑農藥,還向稻田說好話,季季歡喜豐收;愈來愈多農家存「米撲滿」,幫助更多貧苦家庭。上人讚歎,這就是法髓移植成功。

「人間菩薩隨處傳法、傳愛,善行就能接續不斷。將正法傳入眾生心,啟發心靈財富,人人相互幫助,人間更有福。」

 

不捨眾生

二○一四年高雄發生石化氣爆,上人年底行腳時,與幾位受傷的消防人員見面,看見他們身上穿的壓力衣厚硬悶熱,尤其夏天更難受,感到相當不捨,便請人援會及大愛感恩科技公司,研發更為舒適、透氣的布料。

去年八里粉塵爆燃意外,四百多人燒燙傷,慈濟人陪伴至今,也持續改良壓力衣材料,希望讓這些年輕傷患減輕不適,陽光基金會也參與研發。中央研究院院士吳妍華、陳定信、李文華等人來訪;上人談到,慈濟研發賑災工具及救難物品,都是出於「不捨眾生受苦難」的單純之心。

「慈濟四大志業,皆是本於慈、悲、喜、捨的佛教精神,應社會所需而創立。」校院聯席會中,上人指出,慈,是希望天下和平有愛,人人幸福,故展開濟助貧病的慈善工作。

「悲,是『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』的同體大悲之心,因不捨眾生受病苦折磨,為及時挽救寶貴的性命,而設立醫院。喜,推動人文志業,報真導正,安穩社會人心,傳遞淨化人心的人文清泉,共創幸福人間。捨,則是全然奉獻的教育精神,無私無求,只期待能為天下育英才。」

上人表示,慈濟四大志業不為營利,只為利益眾生,因此無論環境如何變化、遭遇任何困難,「教育志業都要堅持把孩子教好,具備生活功能,懂得待人處事,到任何地方都能發揮愛心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