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7期
2016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健康百寶箱
  慈濟文字志工作品展
  人物誌
  聞法札記
  慈善臺灣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大陸遼寧旅行團意外
  天涯共此情‧辛巴威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草根菩提
  老人沒問題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7期
  【社工員觀點】 貼心裝修 居家安全至上
口述‧劉慧芳、朱淑芬 (慈濟基金會臺中分會社工員)整理‧李委煌

「居家安全」的環境改善,
對長輩或殘障人士而言,
有著很重要的「預防性」意義,
大至整棟房屋的修繕,
小至屋內地板的防跌止滑,
都是生命安全的最基本保障。

為弱勢家庭改善居家安全環境,是慈濟半世紀來一直都有的慈善服務項目之一。

家,是避風港;而擁有一個安全又安心的家,是每個人理所當然的基本需求,但對於許多弱勢家庭來說,卻是那麼可望不可得的事。在慈濟慈善工作中,我們接觸過許多貧困家庭,他們無力改善居住環境又選擇性低,只得長期住在破舊失修的老屋,或是簡陋農舍豬圈裏,難以遮風擋雨,常有蟲蛇侵入,也不堪酷暑寒冬,甚至有隨時傾倒或漏電失火之虞,著實令人憂心不捨。

雖然政府年年編列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補助預算,但經費有限,申請條件標準也有諸多限制,許多需要的家庭,無法獲得真正的協助與改善。而慈濟的房屋修繕,講求實事求是、量身訂做,只要哪裏有需要,慈濟人就往哪裏去,不計時間心力,不計金額大小,將他們視為至親,用「建造自己的家」的心情,用心且即時地為他們打造一個能安住身心、安穩樂處之家園。

上人教示,善,不分大小。因此,慈濟的「居家安全」環境改善服務內容廣泛,大至整棟房屋的修繕,小至屋內浴廁扶手裝置、地板防跌止滑、無障礙坡道等安全維護措施,期望給予生命安全最基本保障,而這對長輩或殘障人士而言,也有著很重要的「預防性」意義。

上人叮囑,慈善志業,不分種族、國界和宗教,但也須做到合理與合法。居家安全環境改善服務不能免除於外,每個修繕案必須經過志工、社工及營建專業人士評估,考量其必要性,若有房屋、土地產權不清,或是親屬意見分歧無法整合時,慈濟志工就必須再多次了解與溝通。如若屬於違章建築,則會鼓勵改以遷居租屋等替代方案協助;如若位居危險地帶,則會盡量輔導住到平地或較安全的地方。

修繕之外,慈濟也重視「人文教育」。志工從接觸案家開始,即秉持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的理念及態度互動,過程中,以案家實際居住需求與生活習慣為考量;若有建議調整與改變,會與案家充分討論,也會引導家庭成員整理與維護環境,讓他們不只有為家庭付出、為自己努力的機會,也能從中學習成長。此外,慈濟也鼓勵左鄰右舍一起關心案家,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。

在我們過往經驗中,許多弱勢家庭與社區鄰里,見證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的善行,也會主動表達行善的意願,甚至捐款成為會員或當志工,當個手心向下的人,為社會一起努力。

一九六七年,慈濟為孤苦失明、獨居花蓮吉安鄉溪畔的老人李阿拋建房,成為慈濟修繕史上第一間「大愛屋」。「大愛屋」是以大愛為梁、智慧為牆,以誠情相伴,時迄今日,不曾改變。我們衷心感恩這些弱勢家庭願意接受慈濟協助,也感恩為他們付出的社會大眾與慈濟志工。如果任何單位或個人,發現身邊有人生活困難或有房屋修繕需求時,歡迎持續提報至慈濟,讓我們有付出服務的機會。



八十六歲的關爺爺租屋獨居,在他所棲身的那棟老房裏,有一坪至五坪不等的各式隔間小房,共分租給二十二戶老殘、弱勢長者,浴廁公用。慈濟志工協助在樓房內的走道、浴廁裝置安全扶手及電熱水器,也為殘破的流理臺重新鋪設磁磚。爺爺佝僂地抓著扶手緩步前行,儘管身影令人心疼,卻也因有了安全設施而讓人心安。
據統計,臺灣長輩傷病原因,有極高比例來自於不安全住宅環境導致的跌倒;政府單位以及弘道老人基金會、伊甸基金會等民間組織,都有提供弱勢長者居家安全修繕補助申請。慈濟積極推動「居家安全改善」,為經濟環境不佳的獨居長輩、身障者在浴廁、樓梯間裝設安全扶手、室內照明、防滑地板、無障礙坡道等設施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