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日 啟發深層善性

7.9《農六月‧初六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文,是人心最深層的善性。
善能破災
強颱尼伯特昨日清晨登陸臺灣,十七級強陣風造成臺東地區多處鐵皮屋頂掀飛、招牌掉落、道路淹水、校園與農田毀損等災情。當地許多慈濟人儘管家中受損,仍趕往聯絡處啟動勘災與關懷。精舍師父與志業體同仁今晨從花蓮出發前往臺東,將分多條動線逐戶展開安心家訪。
早會時間,上人談到尼伯特颱風結構扎實,來勢洶洶,在臺東造成嚴重災害。「人平安則萬事安,遭破壞的建築可以重建。一善破千災;人人調和身心,發揮善心、愛心,就能調和氣候,減少災難。」
上人請大家提起感恩心,感恩人能平安,更感恩許多無名英雄默默用生命付出,在各地做防颱與搶修工作,維護社會安全。
「臺灣有善有福,才能重災輕受。要更努力啟發、凝聚人人的愛與善;愛心善行能感動人心,也能調和氣流,減輕災難。」
長情大愛
一位師兄請法:「煩惱的種子很難去除,要如何斷除習氣,轉煩惱為菩提?」
上人開示,人人本性清淨、本無煩惱,是受外境染著養成習氣,以致時時與人起摩擦;修行,最重要就是修習氣。
「要用慈悲平等觀看待每一個人,用單純、誠懇的心與人互動,就能讓人歡喜信任。」
師兄再問:「上人常說『多用心』,指的是不是照顧『第六識』?」
上人解說,第六識是依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對外境的感觸,而產生的判別。例如眼睛看到藍天白雲,是視神經接觸外境,再經由第六識判別是藍色的天、白色的雲,對景色留下記憶。「心」中有「相」即是「想」,對種種「相」有所分別。
更深層的意識是「思」──「心」上有「田」,如同耕耘田地;從第六識判別的種種外相,經由第七識思考,產生占有或排斥等善惡意識,造作種種善惡行為;一顆顆業因的種子,收入第八識。上人叮嚀:「修行就是要將所有的意識修得清淨,才能回歸真如佛性。所以要時時『多用心』啊!」
一位先生事業有成後,整天花天酒地,棄家不顧;後來事業一敗塗地,妻兒離開他自謀生路。太太含辛茹苦撫養兒女至成家立業,常教兒女無論如何都要尊重、孝順父親。太太投入慈濟後,委託慈濟人關心潦倒的先生。經過長時間互動引導,把先生接引到環保站,輔導他改除不良習氣,直到他主動說出對家庭的虧欠,慈濟人才說出妻兒對他不變的關心。他決定痛改前非,投入志工行列,努力通過見習、培訓,受證慈誠當天,全家都來觀禮,兒子還請他搬回家團圓。
上人以這個真實故事教導大家,一念偏差而放蕩,使人潦倒;所幸太太依然守持初心,原諒他,更引導他走上菩薩道。「凡夫會受俗情局限,在愛恨情仇中糾纏。走入菩薩道,要將心中的愛擴及全人類,疼惜、尊重天地間的所有生命,發揮長情大愛,就能解脫煩惱。」
慈悲等觀
臺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朱全斌院長、作家許悔之、《有鹿文化》顧問謝恩仁先生等人來訪。談到文化,上人感嘆現今社會求新求變,但傳統的倫理道德價值不可抹滅。
「文化,隨著時代而變易;人文,則是要發掘人心最深層的善性。」上人表示,慈濟人引法入心,自淨己意,也致力淨化人心;許多感動人心、發人深省的真實故事,也是能啟發人心、讓人心開意解的現代經典。
「莫只顧及小家庭,將情感局限在與自己有關的人。要更超越,愛普天下的眾生。」上人說,慈濟人秉持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的心,何處有災、有苦,就義無反顧地付出,這是因為人人心有佛法,所以能慈悲等觀,身心奉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