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好的熟齡
口述‧陳慶元(臺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)
整理‧洪淑燕、林秀珍、謝俊新、楊翠玉
攝影‧邱如蓮
邁入熟齡,正是進入人生最自由的階段,以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觀念寶貝身體,
三餐蔬食無負擔,好友相約好時光,就能健康「吃到老老老」!
生「老」病死是不可抗拒的歷程。人一過三十歲,身體機能開始老化,許多器官的功能以每年百分之六點二五的速度衰退。這是自然過程,但心可以保持年輕,開心又自信,就能享受老年生活。
邁入熟年,不是可憐的象徵,而是真正活得最像自己的時間終於來了!子女長大、卸下家計重擔,人生最自由、快樂的時光才要開始。在好手好腳時要為自己打算,腳不動容易喘,手不動腦筋較遲鈍,閒暇時不要躲在家裏,走出去做環保、種福田、聽演講,多與人接觸;即使在家,也可以享受烹調樂趣。
天然蔬果是良藥
很多中高齡人士以能不能「補」身體來選擇飲食,但補品不見得吃了就愈健康。日常飲食油膩或太甜、太鹹會消化不良,毒素不易排出、囤積體內,血液濃稠使心血管產生阻塞,提高腦中風與心臟病風險。吃得七、八分飽剛好、營養均衡,才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
素食比肉食更適合人體結構,素食不是像舊時觀念中吃稀飯配醬菜,而是有更多的選擇,特別是新鮮蔬菜水果,富含有抗癌功效的「植化素」,建議全家人一起採取「彩虹飲食」,每餐搭配不同顏色蔬果,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黑、白,食材多樣化,可以平均攝取營養。
蔬果表皮是植物抵擋風吹、日曬、蟲咬的防護罩,也是植化素最豐富的部位。如果嚥得下口,洗淨的表皮是最好的食物。
另一個飲食原則是「四低一高」——低蛋白、低油、低鹽、低糖,高纖。日本久司道夫博士提出健康長壽飲食法,就是以全穀物、蔬菜、豆類、海洋植物、味噌湯為主。重要的觀念是「吃天然食材」,不吃加工品。
平日也不要亂服成藥。老人家有些常備藥,有時會說:「啊!你血壓太高,我這裏有高血壓藥。」「你感冒了,我有感冒藥。」「我和你一樣有糖尿病,我們的藥可『公家吃』……」雖是同樣的病名,但每人身體情況不同,藥物絕對不可混用,需經由醫師診斷用藥。
「早知」換成「好加在」
車子要定期保養,身體也需要,進入熟年更要重視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。
癌症連續三十四年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,癌細胞長到一公分大小的腫瘤約需九到十年;一公分的腫瘤長到十公分只需要三年多。
身為核子醫學科醫師,發現許多病患來到門診檢查時已經病況嚴重;最好的健康觀念是「千金難買早知道」,定期做健康檢查,早期發現,愈早治療,愈有治癒機會。不要自認為身體狀況好,覺得「沒關係」、「嫌麻煩」,小毛病不在意,就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不論年紀多少,永遠都要愛自己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、勇於面對、簡單生活、減輕負擔、樂活當下,把握這六大重點,照顧好自己;需要別人幫忙時,也勇敢說出來。每天活得有智慧而健康,歡喜「吃到老老老」!
熟齡蔬食食譜
▍菜豆糙米粥
材料:
1.糙米1杯、藜麥1/3杯、燕麥1/3杯
2.菜豆、乾香菇、杏鮑菇(或生香菇)、紅蘿蔔、豆皮(或麵腸)
調味料:鹽巴、胡椒少許
作法:
1.香菇泡軟,所有材料切適當大小。
2.將糙米、藜麥、燕麥加水,煮20~30分鐘。
3.加入香菇、菜豆、杏鮑菇、紅蘿蔔、豆皮再煮5~10分鐘。
4.加入鹽及胡椒粉調味即可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