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8期
2016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慈善臺灣
  健康百寶箱
  臺南志工人物誌
  助人線上
  寰宇慈濟
  人文教育
  聞法札記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8期
  把握分秒 信、願、行
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○一六年九月一日至二十日

 畫作/林國新

真正珍惜生命,是把握分秒「信、願、行」,
活出生命精華,經營出扎實精彩人生。


每年中秋節,是「國際慈濟人醫會」共聚一堂的時刻;天上月圓,人間菩薩也大團圓,今年共有二十個國家地區、六百多人參加年會。

二十多年前,菲律賓慈濟人開始下鄉義診;長期帶動義診的馬尼拉崇仁醫院副院長呂秀泉,一九九六年帶隊來到靜思精舍,那時剛好是中秋,大家溫馨賞月,相約明年再回來。從此,全球人醫在中秋節回花蓮共聚成為慣例,在年會中經驗交流、彼此鼓勵,增強道心與愛心。

全球人醫雖然來自不同國家、不同信仰,但愛的能量打開宗教藩籬,人人秉持共同一念心──貧窮苦難人走不出來,醫療人員就走進去;關心他的家庭、了解他的病苦,作他生命中的貴人。除了平日在地付出,當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時,人醫們就會合到災難前線治病療傷。

慈濟人醫會的緣起,要追溯到四十四年前,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──「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」成立的第一天,就是人醫會的第一天。

當時功德會成立滿六年,在濟貧工作中,發現許多是因「病」而貧──因為貧困沒錢看醫師,把小病拖成大病;或一家經濟支柱因急病、意外倒下,拖垮了原本的小康之家。貧與病,就像攣生兄弟一樣;「貧病交加」更是苦不堪言。

因此我感覺到,只做慈善,治標不治本。如果能透過醫療,把病患從床上扶起來,恢復健康後重拾工作能力,就能避免整個家庭陷入因病而貧的苦境。因此有了辦義診的構想。

第一位跟隨我出家的德慈,他俗家母親聽說慈濟想在花蓮市區辦義診所,就發心提供仁愛街住家樓下空間。感恩黃阿奶居士發心提供場地,也感恩省立花蓮醫院的醫護人員義務來服務,讓「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」在小小的空間中克難開始。

不只定點服務,這群有心的醫療志工,有時假日還跟著慈濟志工,從花蓮往南到玉里、光復、壽豐等地巡迴義診。鄉下醫療更加缺乏,求診的人非常多,因此看到更多人間疾苦。慈濟義診所一直服務到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,長達十四年。

如今全臺灣已經有六所慈濟醫院,不只醫療品質受到肯定,且一脈相傳當年義診所下鄉義診的傳統,醫療人員經常走出醫院,對病患居家關懷、往診,一本初衷地為貧病者付出,實踐「人醫」精神。

 

善法入心,綿延善念;
顧好心地,天地平安。

中秋節期間,莫蘭蒂、馬勒卡颱風接連影響臺灣,造成災情。感恩許許多多人在風雨中堅守崗位,維護人們平安;也感恩高雄、屏東和臺東慈濟人啟動勘災、發放。

放眼天下,地、水、火、風不調,瞬間就造成災難。四大不調,其實來自人心不調──人心不軌,貪念一起,破壞山河大地,使天災日益頻繁。而人心無明、內心氣壓不調和,造成了心靈災難,因此在人與人之間計較、對立,使國與國之間互爭互鬥,釀成人禍。

位在非洲東北部的南蘇丹,二○一三年十二月內戰爆發以來,人民紛紛逃往國外;近日局勢更加動亂,每天超過八千人逃到鄰國烏干達。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八月中旬統計,逃出南蘇丹的難民已經超過百萬人。

人心對立、種族相殘,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。敘利亞也是長年內戰,砲火、流彈的威脅,讓人民生活在恐懼和苦難中,不得不離開家園,成為難民。想到世界上有無數難民流離失所、度秒如年,實在於心不忍!我們有幸生活在臺灣,但願人人知福且惜福,珍惜平安、珍惜社會的和睦,進而造福人間。

人生無常、生命短暫,還要執著什麼、貪求什麼、計較什麼呢?若心念離不開得失煩惱,糾纏在愛恨情仇中,實在苦不堪言;即使生起一念善,也很難堅持下去。

人間善惡拔河。到底善的力量大,或是惡的力量大?人多的力量就大。行善或造惡,都在一念之間。要提高警覺,莫起無明,與人斤斤計較造惡業;要把握時間,累積福業。但願人人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──不對的事不要去做,對的事則要及時把握,精進向前。

新竹環保志工曾志龍,十五歲參加幫派、吸毒,多次進出監獄,傷透了父母的心。雖然也曾想要改過自新,但終究控制不住自己,無形的力量又把他拉進去。大好人生,就這樣迷茫虛度。

在親人幾乎都放棄他時,堂哥曾清泉是慈誠隊員,決心陪伴他回歸正途;加上志工們常去監獄關懷,終於透過群力,用「法」把他拉拔出來。如今四十歲的他,跟著堂哥做環保,學習吞忍;也傳承家族的布袋戲團,還回獄中教導年輕人,被他們稱呼為「老師」,受人尊重。

無明,是人心的牢籠。自造業力,使人生由不得自己;人助自助,才能解脫。曾志龍不只離開了世間的監獄,更出離了心靈的監獄,得到真正的自由。

善法入心,還要讓善念綿延。人人顧好心地,往善的方向走,善力增加,世間才能平安。

 

珍惜生命,善盡良能,
惜福造福,人生扎實。

家住花蓮鳳林的林月華,年輕時與先生做工持家,後來先生因工作意外受傷,好幾年無法走路,她獨力擔起養家重擔;無論是水泥工、農工、看護工……什麼粗工都肯做,也曾經接受過慈濟幫助。

為了家庭,她不怕辛苦,擔任二十四小時看護,到醫院幫忙家屬照顧病人。每當受照顧的病人或家屬很滿意,包紅包給她,她就用病人的名字捐給慈濟;希望透過行善,幫病人增福,祝福對方早日康復。

她是如此善良無貪,雖然家境不好卻有心行善,令人感動。但也因為長期過勞,免疫系統失調,罹患了紅斑性狼瘡,醫師建議她不能再做粗重的工作。

得知罹病,她不是想要休息,反而認為「珍惜生命」就是要把握人生,分秒不空過。由於孩子長大,先生健康狀況好轉可以打工,她決定從職場退休,專心在慈濟做環保。

二○○四年受證慈濟委員後,她選擇最辛苦的環保投入,是鳳林第一位環保志工,靠一部摩托車行遍村落載運回收物。拾荒者收走值錢的回收物,留下不值錢的玻璃瓶或塑膠袋,她也一一帶回家整理,希望能減少垃圾、減輕大地負擔。

林月華在住家前院放一頂大遮陽傘,在傘下分類資源,這就是鳳林第一個環保點。志工呂方釧看她做得認真,環境太過克難,於是為她搭一間鐵皮屋當成環保站;林翠雲則整理好一輛二手車、把油箱加滿油,開來環保站給她。

她不怕辛苦,無論風吹雨打照常上山下鄉回收資源,鎮上許多人被她的殷勤精進感動,跟著她一起做。慢慢地,村村都有人投入,如今鳳林鎮及附近地區共有一百三十個環保點。一位平凡弱女子,影響了無數人。

雖然家境清寒,林月華的心卻很富有;將善法吸收入心,用真誠的心力行付出,殷勤且惜福,在人間結好緣。她用「信、願、行」經營人生,多麼扎實精彩,活出了生命的精華,真正是可愛又可貴的生命!

土耳其胡光中居士和敘利亞主麻教授,這次也回來參加人醫年會。主麻教授有家歸不得,大兒子跟妻子仍在敘利亞;他專心在土耳其投入愛的教育──教導滿納海三所學校兩千多位敘利亞難民孩童。胡光中居士稱讚主麻教授,分分秒秒都投入做慈濟。

雖然人生遭遇到重大波折,主麻教授仍能心無罣礙地付出,今年二月臺南大地震時,還帶動滿納海學校師生捐款賑災。就如蓮花在污泥中,不受污泥染;人在苦難中,也不受苦難打倒,關鍵在於「一念心」。

《法華經》中描述,佛陀講到〈見寶塔品〉時,空中浮現高大的七寶塔,寶塔中還發出大音聲,歎言:「善哉!善哉!」大樂說菩薩請問佛陀其中因緣。

「國名寶淨,彼中有佛號曰多寶。其佛行菩薩道時,作大誓願:若我成佛,滅度之後,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,我之塔廟,為聽是經故,涌現其前,為作證明,讚言善哉。」

佛陀說明,遠古時代的多寶佛入滅前發願,將來有宣講《法華經》之處,寶塔就會現前,一為聽經,二為見證此經是救世良方。

諸佛不捨眾生,現身廣度,希望人人都能覺悟。寶塔在何方?其實人人心中自有靈山塔,就是真如本性。只要「以佛心為己心」,人人都是佛的分身;能反觀自性,則寶塔現前。

眾生苦難無邊際,有些是現實環境上的苦,有些是心靈之苦。人間菩薩志同道合,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「六度」,安撫眾生,循循善誘,隨境、隨地、隨機投教。看到全球人醫殷勤付出,環保菩薩長年累月守護地球、守護人類,這就是十方諸佛菩薩啊!

實踐法的地方,就有佛的分身。人人懷抱菩薩心,處處都有菩薩充滿其中,就像「千百億化身」遍虛空,應眾生苦難而布施、應眾生需要而付出。請大家多用心!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