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8期
2016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慈善臺灣
  健康百寶箱
  臺南志工人物誌
  助人線上
  寰宇慈濟
  人文教育
  聞法札記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8期
  藤蔓、老屋、新起點
撰文.胡雪芳 攝影.王錦源

楊女士找到租屋,但屋頂與牆面藤蔓叢生,庭院大片雜草,志工訪視後動員清理。


學校為清寒學子提報慈濟助學,
志工家訪後,發現不僅需要補助孩子學費,
安全清爽的居住環境更是必要。


時節「立秋」已過,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已過去,將邁入「處暑」秋涼的節氣。由於臺灣屬於亞熱帶氣候,八月底氣溫仍高,老一輩人也將這這種天候稱為「秋老虎」。

就在這酷熱的秋日,星期天上午七點前,彰化芳苑慈濟訪視志工張緞,與近二十位志工陸續來到新生村新復路附近、慈濟照顧戶楊女士的租屋前集合。

臺灣傳統建築「一條龍」的房屋周邊外牆,被爬藤樹根交錯裹覆著,盤錯枝節、藤蔓繁茂,蚊蟲叢生。志工洪瑞馥叮嚀大家要合作清理,不要單獨搬運重物,注意安全。

人人戴上口罩、手套,拿著鋸子、鐮刀、竹掃帚、畚箕與大型垃圾袋等,開始鋸樹、除草、清垃圾、拖曳枝葉……

 

三個孩子的上學路

訪視志工張緞表示,慈濟會照顧此戶的緣起,是崇實高職學校將校內清寒學子提報「慈濟安心就學方案」,希望能補助學費;當志工家訪後發現,孩子所欠缺的不只是學費,還需要長期「居家關懷」。

學生的母親楊女士,為印尼外配,今年三十八歲,育有兩子一女,分別就讀高職、高中夜校及國中;孩子們的父親,患有痛風,加上年紀已過六十歲,不好找工作,只能從事農作或零工,但發病時無法工作,導致作物無法收成;楊女士在製作水龍頭的工廠工作養家。

一家五口居住於小叔早期搭建在田中央的鐵皮屋,地處偏僻,距離大馬路還要走一段凹凸不平的泥濘田埂路;下雨天,路面無法排水,只能涉水而過。親自走過這條路的志工,因此心疼又讚歎孩子們,「路面容易積水,對孩子早晚的上、下學很不方便,而青春期的他們不曾有一句怨言。」

鐵皮屋低矮簡陋,沒有隔間,全家人飲食、起居、就寢都在同一個空間。每到下雨,會漏雨滲水,屋裏總是溼答答的,滿屋的溼氣、濃濃的霉味,連棉被都泛著點點黴斑。

三位子女正求學中,一家之主沒有工作收入,只靠楊女士的薪資,生活拮据,另行租屋將會是一大筆開銷;志工評估後,由慈濟每月補助五千元解決居住難題。

「從今年元月初,學校提報學生個案給慈濟後,八個多月來,師兄師姊關心這個家庭不下二十餘次,並逐步規畫如何改善居住環境。」訪視志工張緞說,楊女士找到租屋處,但是環境雜亂,於是大家八月二十一日相約為她整理。

鋸樹、除草、砍下屋頂上的藤枝,志工分布於屋前屋後埋首努力,歷時三個半小時,終於讓居家環境明亮乾淨。

同心協力效率高

社區志工許信志拿來鐵梯,爬上屋頂,砍下蔓延的藤枝;水塔旁,長出兩株「鹿仔樹」,為避免颱風來時吹斷,造成屋頂塌陷的危險,他全神貫注鋸除。

他的汗水溼透衣服,汗珠一顆顆往下滴,其辛苦可見一斑。但他說:「能為弱勢者服務,讓他有個好的環境,是件有意義的事,很值得。」

其實幾天前,許信志才閃到腰,雖然腰痛未癒,但得知師姊們將出勤打掃,又擔心張緞不讓他參與粗活,所以自告奮勇當司機;但到了現場,與兒子許克承一起鋸樹,一人拿鋸子鋸樹幹,一人整理被鋸下來的雜草樹枝。許克承說:「只要有布施的機會,就要把握;希望大家盡一分棉薄之力來回饋社會,讓人間處處充滿溫情。」

前院也是一片雜草叢生,鄰居事先幫忙噴灑除草劑,如今乾草覆蓋,清理工作刻不容緩,志工與楊女士彎下腰,奮力割草。她汗水淋漓,志工問:「會不會很累?」她回答:「為了自己家的環境乾淨,一點都不累。昨天公司有休假,我已經打掃好屋內了,也稍微清理前院的一部分。」

在屋前廣場的大帆布棚架下,志工們頂著烈日、戴著斗笠,將鋸下來的枝幹分段截斷,便於搬運;周邊樹叢下,志工修剪垂落樹枝或雜草。汗珠爭先恐後地從身上、額頭冒出來,衣服溼了、風吹乾又溼。張緞深有感觸地說:「如果沒人幫忙,他們不知要清理到什麼時候才會好。」

 

一家人的感覺

週末假期,是大部分人喘一口氣的寶貴休閒時光;今天這群人選擇週「修」,利用時間服務人群,福慧雙修。詹水福與王小玲,帶著兒子詹淵博及女兒詹芷萱全家動員,詹水福說:「小孩子做事速度快,好好教,做事效率一定比我們好。」

志工合作完成清理工作,又運來嶄新的棉被和用心募集的冰箱、洗衣機、瓦斯爐、電子鍋等日用品,大家喜孜孜地,宛如自己即將在這座老宅中安居。  

詹淵博不畏骯髒,並主動搬運粗重物品,他說:「很感恩今天能幫楊阿姨的住家環境除草。來這裏付出,雖然身體很累,但心不累,因為看到阿姨家變乾淨,很高興。」

從事汽車水箱買賣與裝修的黃登進與太太薛碧容,應張緞師姊邀請前來。黃登進說:「難得休假日,把握付出的機會,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,而且充實又有意義。」薛碧容說,來幫忙整理環境,順便曬一點太陽,活動筋骨強身,有一種大家庭共同完成好事的感覺真好。

訪視志工林慶然先前拜訪時,已知道楊女士欠缺家具、廚具,沒有床鋪,棉被蝕爛,所以這段時間用心募集不錯的二手家具。當全套的沙發桌椅擺入客廳後,真的就有了「家的感覺」!緊接著志工運來全新的棉被和保暖衣物,還有冰箱、洗衣機、瓦斯爐、電子鍋等日常用品。

楊女士高興地說:「搬到新家後,颱風來時或下雨,小孩出門上學不用再涉水。自印尼嫁來臺灣,已有十六年,我從心底很感謝慈濟,給予這麼大的支援,也感受到溫暖的力量,讓我有個安心立命的家。」

一分助學金因緣,牽起志工走入一個個貧困的家庭;不只讓孩子更安心及有信心邁向夢想,更讓一個家庭看到了重新站立的希望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