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事照理就圓滿
撰文‧李秋月
攝影/黃筱哲
做志工事,看天下事,體會更深──
照著道理走,每天的人、事、物就能圓滿。
最近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,三天都在外科加護病房服務;一對老夫婦的身影及聲音吸引了我,他們踱著焦慮的腳步,向家屬懇求:「求求你們讓我們進去看孩子。我們不知道孩子被撞得這麼嚴重,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的。拜託!求求你們。」家屬拒絕,並下逐客令。
夫妻倆無奈地擦著淚水,拖著乏力的雙腳離去。我們前往關心時,得知原來阿公、阿嬤清晨去採筍子,急著送往市場的路上,不慎撞到傷者,但為了保持筍子新鮮度,夫妻倆只下車看了一眼就離開;家屬對他們罔顧生命的行為非常生氣,所以不讓他們進去看傷者。
身為醫療志工,知道此時要扮演人與人之間的橋梁,我們跟阿公、阿嬤說:「雖然對方不讓您們進去,但仍要每天來,用最誠摯的心感動對方。」另外,也跟家屬說:「對方撞到您的孩子,未及時送醫又逃離現場,實在不應該;但他們真心懺悔,又有誠意,明天可否讓他們進去看孩子,表達懺悔之意?」家屬起初不願意,經由大家輪番勸說,終於點頭答應。
隔天,病房裏仍舊是與生命拔河的粗重呼吸聲,但盈溢著不同的氛圍。「阿公阿嬤終於進去看傷者了。」「家屬願意原諒他們了!」更好的消息是,傷者比昨天更進步,家屬叫喚時已會動動手腳,相信他一天比一天好。阿公、阿嬤也和對方達成和解,事情在往良善的方向走。
第三天離開大林慈院時,我在佛陀問病圖前合十,虔誠祈求:祈願雙方能和平處理一切問題,祈願阿公、阿嬤智慧增長,祈願傷者早日康復。
結束充實的醫院志工行,看著逐漸西沈的夕陽,我的心沈穩、鎮定又溫暖,心靈深處湧出陣陣法喜。
晨語時間,上人講述《法華經‧信解品》時,曾做偈語:「依事觀因緣,所生之事相;就理觀萬法,真實性觀法;雖值佛慈悲,同體共實法;未入佛正慧,妙覺法海中」,即是慈示我們時時多用心,觀察天下事,做好人間事,才能更加了解道理。
上人說了一個佛典故事,一位長者帶著孩子布施,待人恭敬,終於改變孩子早夭的命運。我們對人好,人家也會對我們好;不僅人、事圓滿,更要道理圓滿,開口動舌、起心動念、舉步動足,一切都要與法相合。
照著道理走,每天的人、事、物就圓滿;道理都圓滿了,就是「覺圓」。人人與佛有同等的佛性,要發心修行,去除惡法、追求善法,終有一天可以達到慈悲與智慧的境界。
這使我想到,阿公、阿嬤因為一時不察,不知人間事做不好會帶來許多無明,差點讓年輕的生命消逝;若能從事相中觀察道理,再好好遵行道理行事,一切事理就可圓滿,也能避免無謂的煩惱。
自我反省,能靜下心觀察事、研究理嗎?可以做到遇事心不亂,且不怨天尤人嗎?感恩上人的開示,讓我們了解「依事觀因緣」的重要性、清楚「就理觀萬法」的美妙,讓我們的心靈永遠有依歸,做人處事有方向。
【人生禍福一念間】
整理.編輯部
佛世時,有一位長者帶著五、六歲的兒子去算命,相命師說,孩子福德具足,但是壽命很短。
長者遍尋婆羅門修行者,希望能為孩子延壽,奈何每一位都搖頭表示無能為力,傷心的長者於是帶著孩子來到佛陀面前。
佛陀告知,天下沒有延壽之法,但教予一方便法──要長者帶孩子到城門下,向來往人群恭敬作禮、致言祝福。
長者父子來到城門下,見人就恭敬作禮,由衷祝福;見城外有很多貧苦人,也以尊重心布施。愈付出愈歡喜,久而久之,養成布施助人、祝福別人的習慣,父子倆已經忘記當初這麼做是為求延壽;而他人感受到這對父子真誠、無所求的付出,也以祝福話語回應。
某天,一位拘命的鬼神化作婆羅門,要來取孩子性命;走過城門,聽到父子虔誠祝福的話語,也像其他人一樣回應:「祝你長壽大福。」鬼神的話已經出口,就不能更改,所以孩子得以長壽終老。
上人講述此段故事,詮釋人生禍福皆在一念。心懷無私大愛,常想著祝福別人,就會忘記煩惱、不生惡念;以尊重恭敬的心念助人,彼此歡喜,種好因、得好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