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守護「愛」與「善」

8‧21-22《農七月‧十九至二十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人行善,人人有福。
有能力救人,最有福
尼伯特颱風後,臺東慈濟人一個多月來持續關懷受災鄉親、支援受損的校園復原,上人今日前往了解賑災進度並關懷志工。
慈濟在臺東九所學校進行「減災希望工程」,援建老舊校舍;另為六所學校進行修繕。營建處報告,修繕工程將如期於開學前完成,讓孩子的學習進度不受影響。
訪視組說明,尼伯特災後,慈濟深入普查,新增照顧戶兩百一十二戶,將持續追蹤助學與修繕需求。
不少臺東志工自家也受損,為了幫助受災鄉親而無暇自顧,外地慈濟人專程來為他們進行修繕。上人肯定這分法親互助之情;也教眾從災難中體會「人間無常、國土危脆」,發心立願、勇於承擔,接引更多人間菩薩,讓臺東更平安有福。
「苦難人需要菩薩群的救助,而菩薩群要在人群中培養,要呼喚大家來投入。成為能救人的人,才是真正有福。」上人勉眾把握因緣,啟發人人愛心,帶動人人善行。
佛法講因緣果報。上人表示,許多人一生不斷追求,求不得就心生怨懟。「其實該來的逃不了,要勇敢面對;不該求的,就毋須苦苦追求。人生諸苦,來自過去生自己造作;要把握此生,寫好未來的人生劇本。」
淨人心,活絡愛與善
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、周如意等二十二日返回精舍,分享兩年來關懷敘利亞難民情形。
幫助敘利亞難民孩童就學的三所滿納海中小學,目前共有兩千三百八十四名學生。胡師兄表示,其中兩百一十三位原以打工支持家計,在工廠遭遇不人道待遇,慈濟補助其家庭生活,讓孩子安心上學,他們非常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,有個孩子每天花四小時通勤,半工半讀也堅持要用功學習。
「若問付出是否有目的?只期待每個孩子心中有愛,轉仇恨為和平歡喜,人人互愛互助。」上人說,心中埋有仇恨種子,可能是人間的不定時炸彈;愛與和平,是慈濟助學、幫助難民的唯一目標。
「同在地球上生活,眾生都是生命共同體,要打開心胸,視天下如一家,真誠關懷受災受苦的人。更要啟發人心之愛,在四大不調、人禍不斷的世間,用愛安定眾生心。」
與宗教處主管同仁談話,上人表示,慈濟能有現今的志業規模,是來自會員每月的小額捐款;若委員疏於與會員互動,讓行善的意願退失,就如末梢神經不斷麻痺,終將影響整體。
「來自人人點點滴滴的愛心,是慈濟的根本,也是臺灣至誠至善之美。要鞏固臺灣民眾的愛心、善心,莫隨風而消失無蹤。」
上人期待慈濟委員提振募心募愛的熱情,保護會員的善根,讓末梢麻痺的愛與善活絡起來。
眾生剛強難調,人人各有習氣。上人表示,在團體中修行要守護好道心,不放棄任何人。「看到他人缺點,要自我警惕;也要用感恩心包容,引導對方回歸正向。」
從《法華經‧方便品》開始,佛陀一直讚歎《法華經》的殊勝;但直到舍利弗尊者三度請法,佛陀才開講。上人表示,這是因為佛陀考慮到,這部大乘法除了根機不足的人難以接受,五濁惡世的眾生也難信難解。
「行善亦然。當今人心濁亂,對至誠之愛也會存疑,會嫉妒、辱罵,甚至加害。所以慈濟人用心做好事,也要自我保護,要謹守十戒,誠正信實。」
雖然三界如火宅、人生多苦難,上人強調「法水」可以滅火。「人間祥和的關鍵在於人心。人人接受法水洗滌,啟發無私大愛,心境就能變得祥和有愛,人間也會變得可愛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