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8期
2016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慈善臺灣
  健康百寶箱
  臺南志工人物誌
  助人線上
  寰宇慈濟
  人文教育
  聞法札記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8期
  十七日 不驕、不疑、無貪

8‧17《農七月‧十五》

【靜思小語】以清淨心付出,不驕傲、不懷疑、無貪著。

 

平等施大愛

 

佛陀時代,僧團在結夏安居的三個月期間,心無旁騖聞佛說法、精進共修,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圓滿結夏安居的這天,佛陀考驗弟子的用功成果,了解弟子修行有成,非常歡喜,所以這天是「僧自恣日」,也是「佛歡喜日」。

今日逢農曆七月十五日,上人於早會開示:「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可成佛。只是眾生迷茫,日復一日增長煩惱、無明,在人與人之間起分別心、結惡因緣,對立衝突釀禍端。」上人指出,許多社會人間的遺憾事,皆因人心無明,累積煩惱而成為心理病態;唯有宗教的法藥可以安定人心。

「正信宗教指引正確的人生宗旨,教大家發揮仁愛、博愛、大愛精神,與人合和;與人衝突,就偏離宗教法則,會造禍端。」

人心正向、平衡,天下才能平安。上人勉眾學習佛陀的無私大愛,以「三輪體空」的精神付出──不執著於自己是付出者、接受者,也不執著於付出了多少。「付出之後就放下,心靈清淨無染,不驕傲、不懷疑,更無貪念。平等普施大愛而心無染著,以庇護天下平安為己任,才是正確的宗教精神。」

慈濟人力行菩薩道,再艱辛的路也甘願走;看到受助者身心安定,就感到歡喜。上人肯定:「這分甘願、歡喜,就是菩薩心。」

 

風雨生信心

 

五十年前,上人因不捨花東「貧」之苦而展開慈善救濟;在慈善救助中發現貧與病如孿生兒,感於花東地區缺乏能救治重大傷病的醫療院所,使人陷於「病」之苦,遂決定建院。

「無論慈善或醫療志業,都是起於一念不忍之心。」今日為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三十周年,上人談到花蓮慈院第一次動土的國福里土地,是在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先生、內政部長林洋港先生、花蓮縣長吳水雲先生的大力協助下促成。動土典禮前,因連日細雨、土地泥濘,師兄師姊載來粗糠鋪在地上,讓參加者的衣鞋不沾污泥。

典禮前一晚,臺灣省長李登輝先生來到精舍,得知六億到八億元的建院預算,實際籌募不到三千萬元,安慰上人:「風雨中生信心。」隔天的動土典禮,諸山長老、政府首長同來祝福,當時雨已停,東方天際透出陽光,映照地面米糠如黃金鋪地,李先生上臺時致勉:「萬里長城也是從一塊磚開始。」

沒想到動土之後,配合國防計畫,慈濟醫院不得不易地興建。幾經辛苦折騰,找到花蓮慈院現址,在李登輝先生協助下,以軍方、慈濟、農校三方換地方式取得土地,由時任內政部長的林洋港先生前來動土。

「過程雖艱難重重,仍在諸多善緣的護持下一一成就。感恩多位醫界大老、政府首長、社會人士,從籌備時期一路支持協助,更感恩慈濟人辛苦勸募、磨手皮捐款。」轉眼三十年過去,上人感恩資深的大醫王從啟業投入至今,讓花蓮慈院走過篳路藍縷,穩定扎根,成就今日慈濟醫療志業的磐石;更期盼人人有志一同,持續為志業付出心力。

 

步步踏實做

 

與臺中慈濟人談話,上人叮嚀弟子們認真精進,不只坐而談,更要起身做慈濟。「慈濟是認真持佛法、行菩薩道的團體,要自我期許成為分秒精進的人間菩薩。」

修行之路漫長,但千里之路始於足下,上人教眾珍惜因緣,既然發了一念心,就邁開步伐,踏實前行。「認真做慈濟,體會人間疾苦,學習與人合和互協,就是認真做菩薩,受益的是自己。」

上人請大家用心「舊法新知」,借重過去走過的路,見證現在的方向正確、所做的事真實不虛。

「師父不求其他,只希望弟子精進。期待你我師徒合心,共同契合佛心;不論此生壽命是長是短,都要把握當下,甘願做,歡喜受;開拓生命的廣度、深度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