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8期
2016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慈善臺灣
  健康百寶箱
  臺南志工人物誌
  助人線上
  寰宇慈濟
  人文教育
  聞法札記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8期
  十六日 濁世清蓮

8‧16《農七月‧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以清淨心力行菩薩道,救拔蒼生苦,就是「持經」。

 

用清淨心造福

 

早年籌建花蓮慈院時,上人經常前往臺北,由時任關山林管處的鄭柏處長和太太鄭李實先師姊,提供濟南路住家為聯絡處,建築師、建築委員們就在客廳討論慈院設計圖。

虔誠護持佛法的李清波居士,在臺北吉林路設有華藏講堂,得知上人建院弘願,發心提供道場作為慈濟分會;從此,吉林路會所凝聚眾多會眾,使慈濟種子在臺北蓬勃發展。

八十六歲的李清波師兄昨日清晨安詳辭世,上人於早會時回顧這段歷史,感念李居士為臺北慈濟志業推展貢獻良多。「他忠厚老實、低調謙卑、廣結善緣,是每位資深慈濟人心中的典範,也成為慈濟歷史的重要部分。」

上人指出,慈濟世界美在三輪體空無所求,付出、付出、再付出;有資深慈濟人一路辛苦墾拓,才有今日慈濟世界。「人人合和互協、付出無所求,只希望為天下蒼生的苦盡一分心力,這分清淨之心,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;就是這萬蕊心蓮,成就了慈濟世界。」

《法華經‧法師品》中,佛陀期待人人「持經」。與桃園及新北市新店區、臺北市文山區慈濟人座談,上人開示:「此時正是四大不調、人心不調的五濁惡世,《法華經》指引人人行菩薩道,是應世、治世的良方。把法華精神收入心靈,身體力行於菩薩道,把握因緣,用心精進、勤耕福田,就是『持經』。」

新店有臺北慈濟醫院的醫療大福田,又有靜思堂的慧根大道場,上人指出實為福慧之地,期許人人持續用清淨心來造福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