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至六日 心地功夫

8‧5-6《農七月‧初三至初四》
【靜思小語】以愛鋪路,步步踏實。
戒貪護生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,四日公布臺灣第四例茲卡病毒感染病例。五日早會,上人談及茲卡病毒持續蔓延,歐美國家皆傳出產婦生出小頭症嬰孩的案例;提醒大眾莫輕視小小病媒蚊蟲,日常生活少欲簡樸,減少廚餘及垃圾量,照顧環境衛生。「用尊重心對待天地自然,用平等心對待眾生;茹素是真正的健康之道。」
上人感慨人類為滿足欲望而傷害動物,設想自身遭拔除指甲的痛楚,同樣當動物保護全身的甲殼、皮毛遭剝除,身心所受的痛苦與怨恨無法敘說,只能任憑擺布。
時值農曆七月,慈濟人在各地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會,推廣素食護生與正信環保,上人呼籲,「真切懺悔、戒殺茹素,降低欲念、提起愛心;人人淨化心地,行善行孝,社會就能祥和有福。」
以德帶動
與志業體主管同仁談話,上人表示,靜思法脈是以「法華」精神為依據,自己此生步步依法而行;「《法華經》是佛陀的深心本懷,明確指出學佛要行菩薩道,希望大家能用心體會、懂得珍惜,踏實走入菩提大道的中心。」
「修行,要靠自己用心下功夫,只憑巧口辯詞和空論,難以讓人認同。」上人舉述慈濟厄瓜多賑災,志工自費自假,不辭辛勞跨國奔波,以誠懇的愛陪伴帶動,因而能幫助受災居民走出悲傷,重振士氣。
「法入心,就能撥開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的煩惱,走入人群甘願付出;以法度人,也修除自我習氣,做得滿心歡喜。」上人表示,《法華經》是救世良方,只要人人共同一念心付出,即使少數人也能帶動出不可思議的大力量。
當代社會風氣習以批判態度看待諸事,愛心消退令人憂心,上人殷勉慈濟人,不論未來如何,都要盡心盡力為天下眾生付出。
「五十年慈濟路,寸寸用愛鋪路走來,步步踏實邁進。前人鋪路,後人才能邁開步伐行走。」上人請主管們做好該做的事,用心鋪路,讓未來的人有正確的方向可行。
心地滿足
中國大陸《常青九九》雜誌王曉華總編輯等人來訪,王總編輯讚歎慈濟環保成果,連高齡長者都發心投入;上人說,最重要的是一念愛心。「有經驗,還要有許多人有志一同、以愛投入,才能做得長久。」
上人表示,慈濟志工在環保站陪伴、照顧年長者,讓老人家感受到尊嚴,自我肯定老來能為大地付出,天天歡喜做環保,身心健康就不容易退化;慈濟環保站可說是社區裏的「托老所」。
有些志工生活清苦、人生多磨難,仍然樂於付出,精神飽滿、心地滿足。「從付出中感受歡喜,肯定自我人生價值,所以盡心盡力仍滿心感恩;甘願做,歡喜受。」
六日早會,上人談及國際間多起天災與人禍,感慨人心無明,造成人間多苦難,期待慈濟人用心帶動齋戒懺悔,凝聚虔誠心聲,祈求天下無災難。
民間習俗在農曆七月舉行大拜拜,上人言,早期農家牲畜多採自然放養,因物質貧乏只在年節宰殺大量牲畜;現代人物質不虞匱乏,但為了滿足口欲、提高畜牧產量,採取人工孵化、工廠化飼養與屠宰,造成大量動物恐懼哀號。
「與其拜拜求保佑,不如向內求自性。喚醒人人本具的清淨悲憫心,回歸單純善良,依循道德倫理而生活;人心淨化,就能四大調和,天地平安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