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至三日 歡喜、吉祥、報恩

8‧2-3《農六月‧三十至七月‧初一》
【靜思小語】在善法中修慧,在付出中修福。
一善破千災
「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,彼此牽引走上善的道路造福人間,就能凝聚善念上達諸佛聽,天下平安少災難。」二日早會,上人表示,面對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不調,不只要用寧靜的心虔誠祈禱,更要身體力行互愛互助,讓人間祥和有愛。「欲救世,先救心。人人日日行善,人多力量大,方能『一善破千災』。」
上人談及二○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颱風浩劫過後,慈濟人前往急難救助,並持續匯聚十方愛心,在重災區萊特省援建簡易屋大愛村,還開設職訓班幫助居民習得一技之長。如今居民安居樂業,社區一片和諧。
上人表示,雖然遭遇毀滅性災難,但凝聚大愛能量,就能讓殘破城市恢復生機,甚至比過去更好。「人人方向一致,合和互協,社會就能欣欣向榮。」
玉里鎮位處花蓮南部,醫療人員招募不易。骨科林志晏醫師體認偏鄉缺乏醫療之苦,志願到玉里慈濟醫院貢獻所長。
林醫師過去在花蓮慈院實習期間,跟隨于載九醫師學習,老師教導「不只是看病,還要關懷人」,成為他日後行醫生涯的座右銘。
上人肯定,林醫師對老師的教導信受奉行,視病如親,展現醫療品德;老師對學生「傳功夫」,教授知識與技術,也教醫師疼惜、愛護病人,給予心靈教育。「人與人之間以愛互動,世間就能祥和平安;發揮良能利益人群,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」
惜福再造福
三日適逢農曆七月初一,上人於早會時間談到,農曆七月為佛教吉祥、歡喜、孝親月。
佛陀時代,印度夏季多雨,為避免僧眾出門托缽行走踩踏小動物,或為蟲蛇所傷,制定僧團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旬到七月中旬「結夏安居」,讓僧眾集結靜修聞法,也讓護法的在家居士有機會供養造福。七月十五日解夏,佛弟子道業有成,佛歡喜,眾生亦歡喜;而人間福慧在此期間成就,最為吉祥。
上人表示,源於佛教的「普度」,真正意義是「救倒懸」──讓倒掛待宰的牲畜自驚恐中解脫。然而與華人民間信仰融合後,轉變為殺生祭祀求平安,讓更多動物被宰殺,如身處地獄驚恐哀號。
「眾生隨業受報,即使此生為人,亦難保來生再得人身。世間苦難多,無常來時一場空,唯有把握時間多付出,走入人群『見苦知福』,並且惜福再造福,為來生寫好劇本。」
面對天災日漸頻繁嚴重,上人教眾虔誠祈禱,讓善念上達諸佛聽;「表達虔誠的最好方式就是齋戒茹素;茹素的人愈多,便能減緩溫室效應,幫地球降溫。」
農曆七月也是佛教孝親月,上人感恩慈濟人就地推行吉祥月活動,帶動齋戒茹素、教善教孝。「除物質奉養,更要關懷父母、讓父母安心,才是真孝順。人人勤耕福田,行孝、行善使社會祥和;人心安則天地安。」
「宗教」是人生的宗旨、生活的教育;上人勉眾日日聞法精進,增長慧命並且自度度人。「信仰宗教就要用心體解真理,導迷為正。自己聞法歡喜,更身體力行作典範,讓人人起歡喜心,將正知、正見傳入人心。」
慈悲無怨尤
與大陸東北地區志工談話,上人鼓勵大家用心精進「薰法香」,體會師父所說的法,就能師徒彼此貼心,即使平時相隔遙遠,心靈卻無距離。
上人談到慈濟人在全球各地關懷貧病苦難,看盡世間無常悲苦,對苦難人感同身受,體現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心。
「大慈無悔──慈濟五十年來以真誠大愛走過,為世間幸福鋪路,永不後悔。大悲無怨──對眾生懷抱著『人傷我痛、人苦我悲』的密切之愛,所以能提起心靈力量盡力付出。慈濟人秉持『誠、正、信、實』一路走來,即使辛苦也無怨無悔,『甘願做,歡喜受』。」
上人說,慈濟人「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何處有苦難,就往哪裏去,及時給予受苦人有形的協助與心靈的膚慰,為受災戶重建家園,設想周全如同至親。「有大慈大悲,就能大喜大捨;付出無所求且滿心法喜,即是學佛的功夫。」
聽聞師兄師姊談及家庭的煩惱,上人教導,人間確實多苦難,外境不轉,心境要自轉;心中有法,就能了解道理,分析苦的來源,徹底拔苦。
「修學佛法,要在人與人之間學以致用;行菩薩道,要在法中修慧,在人群中修福。」上人鼓勵大眾堅定信心聞法,走入人群付出,感受世間苦相從而自我反省、增加智慧。「改變觀念、修除習氣,自然會改善家庭氣氛,也能改變自己的人生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