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9期
2016-10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健康百寶箱
  阿板薰法香
  特別報導 慈濟論壇
  特別報導 馬來西亞
  聞法札記
  老人沒問題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9期
  二十四日 提振道心

《農八月‧二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人心以愛為目標,人生就充滿善的力量。

 

提起使命,善用人生

 

颱風接二連三在臺灣東、南部及福建地區造成災情,各地慈濟人投入訪視及賑災。早會時上人表示,以「天地間同是一家人」的開闊心胸,即時伸出援手,人間就會充滿希望,世界因愛而美好。

「人心回歸清淨單純,才能凝聚虔誠的心聲,感應天候調和,使人間平安。」上人指出,人類的發展加速了環境毀壞,造成四大不調災難頻繁,落實節能減碳延緩全球暖化,需要人人共知、共識與共行。「不只要救苦難,更要淨化人心、啟發愛心。人人從自身做起,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帶動與啟發,就能凝聚改善社會、影響天地的大力量。」

花蓮市魏嘉賢市長、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、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來訪。談到高齡人口照護問題,上人表示,社會家庭結構改變,許多獨居長者身邊沒有子女照顧,「最理想的方式,是讓社區變成大家庭,左鄰右舍相互關懷。老病無依者由鄰里共同照顧,行動自如者則鼓勵他們持續發揮身心力量,讓生活充實又歡喜。」

上人以自己為例,年屆八十仍天天忙碌,肩頭重擔不減反增,但感到生活過得有價值;在慈濟環保站裏,也有許多高齡志工日日歡喜付出而忘記生活中的煩惱,且自我肯定老來還能照顧地球環境、庇蔭子孫。「照顧年長者,最重要是讓他們覺得受尊重,活得有價值。」

印尼劉素美師姊等人報告會務,談及如何鼓勵酗酒、消極的居民振作。上人表示,需要運用方法讓他們了解生命價值,獲得真正的快樂,才能從迷茫中覺醒。

上人舉述許多非洲本土志工,過去因生活困苦而自暴自棄;投入慈濟後找到人生意義,手心向下,積極助人,日日歡喜。

去年底受證慈誠的史瓦濟蘭齊努木希師兄,近期臥病在床,南非跨國團隊專程前往探望,隔天他振作意志,穿著整齊制服趕來會合參與訪視。師兄表示身為慈濟人,不能懈怠救度眾生的使命。上人肯定師兄雖病重體弱,但因心存慈濟精神使命而不讓自己倒下,堅定為人付出。

史瓦濟蘭志工共同耕耘一片土地,將收成的蔬菜作為救濟之用。「有了目標,就會付出力量。大家共同耕耘,從而自我肯定,心中踏實。」

上人表示,許多酗酒者是長久苦悶無處發洩,所以藉酒裝快樂;「給予正確的目標,引導他們見苦知福,培養出愛心與感恩心;心平衡就不起衝突、動亂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