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9期
2016-10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健康百寶箱
  阿板薰法香
  特別報導 慈濟論壇
  特別報導 馬來西亞
  聞法札記
  老人沒問題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9期
  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讓愛發光

《農八月‧二十二至二十三》

【靜思小語】啟發愛的能量,紓緩人間疾苦。

 

以愛啟愛

 

廣東的馬紅英小妹妹兩年前因氣爆意外嚴重燒燙傷,身心受創,慈濟人持續關懷與陪伴。最近紅英入學,為了讓她順利融入校園生活,慈濟志工取得學校允許,先安排小朋友體驗受傷後的種種辛苦不便,再帶著紅英上臺分享。孩子們熱情表示要跟紅英做好朋友、在她需要時給予協助。

早會時間,上人肯定慈濟人以善法做出愛的教育,開啟孩子的大愛。「人人本具佛性,有無限潛能,就像蓮華藏世界,在污泥中而不染,小小心靈可以發揮大愛。」

在澳洲拔一顆牙約需花費臺幣四千九百元,偏鄉的窮苦居民牙痛時不僅難以找到牙醫診治,也無力負擔高昂費用。澳洲慈濟人醫會有一群年輕人組成牙科義診團隊,十多年來翻山越嶺為偏鄉貧苦居民義診。

「愛的能量可以舒緩人間疾苦,讓苦難人感受人間溫暖,啟發更多人的愛心。」上人勉眾發揮愛心,讓愛的光芒照亮人人心地,開啟人人的無私大愛,成就光明美好的人生。

 

守護志向

 

四大志策會中,上人勉勵志業體主管,志業隨著時代求新求變,但精神理念要「守志不動」,為佛教、為眾生而真誠付出。

上人表示,醫療與慈善都是出於「不忍」之心,慈悲等觀救度病苦眾生,兩者密不可分。即使出於清淨單純的慈悲心救助苦難,也會遭遇困難挫折、承受壓力。「處在多變的環境裏,要守護志向,盡本分與心力,讓苦難人安身、安心、安生,離苦得樂。」

慈濟不為營利辦學,教育是「志業」而非「職業」,上人期勉教育志業主管盡使命提升教育品質,用心導正孩子的心靈方向,為年輕人重建正確的價值觀。

 

里仁為美

 

莫蘭蒂颱風日前在小琉球、澎湖等離島造成嚴重災情,當地慈濟人立即啟動家訪關懷,而屏東、高雄與北部慈濟人也動員整理物資前往馳援。上人於二十三日早會感恩臺灣各地慈濟人相互支援,會合力量救助苦難,安定鄉親驚惶無助的心。

「為救苦救難而奔走付出,就是用實際行動展現佛法道理。無所求地付出之後,感受到的無量法喜,就是佛法真諦。」上人肯定慈濟人視天下為一家,以無私大愛在人與人之間牽起一分深刻、親切的感情;也從中見苦知福、增長智慧。

家住臺北的姜健民過去成天打架鬧事,讓人避之唯恐不及;接觸佛法、投入慈濟後,「就有道而正焉」,生活回歸正軌。從事保全工作的他為了薰法香,選擇值夜班,清晨與同事交接後就趕往連線地點聽法。

上人肯定姜師兄轉迷為悟。「孔子說,『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』教弟子選擇善心人聚居之處。佛法也教導明辨是非、遠離惡道。選擇與善人合群做好事,才是智慧之舉。」

上人勉眾守戒律、勤精進,維持清淨善念,行善利益人間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