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99期
2016-10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健康百寶箱
  阿板薰法香
  特別報導 慈濟論壇
  特別報導 馬來西亞
  聞法札記
  老人沒問題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99期
  十三至十四日 守心、守志

《農八月‧十三至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莫為財利動搖志向,要為眾生堅定承擔。

 

莊嚴心地

 

《法華經‧見寶塔品》中,大樂說菩薩代表大眾請求供養釋迦牟尼十方分身諸佛,並開啟多寶佛塔。佛陀應菩薩所請,召集各方分身佛即將來到娑婆世界,此時「娑婆世界即變清淨,琉璃為地,寶樹莊嚴,黃金為繩以界八道,無諸聚落、村營、城邑、大海、江河、山川、林藪。燒大寶香,曼陀羅華遍佈其地,以寶網幔,羅覆其上,懸諸寶鈴」。

晨語時間,上人解說這段經文,在十方分身佛來到前,污濁的娑婆世界變得清淨。「琉璃為地、寶樹莊嚴」等形容,是教大家自我淨化心地,去除種種無明煩惱,才有空間讓點點滴滴法水入心。

上人表示,過去心靈懵懂、隨無明欲念造業,使心地煩惱污濁;而今得聞佛法,就要用心清除惡念,顯現出清淨無染、輕安自在的真如自性。

「自己的心地要靠自己耕耘。用寶樹莊嚴心地,覺察每個起心動念,不斷撥除錯誤、學習善法,做好該做的事;用黃金的線繩界道,讓思慮條條分明。」

 

立志承擔

 

來自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的六百多位學員、五百多位工作人員齊聚花蓮靜思堂,展開國際慈濟人醫年會,交流在世界各地為貧病苦難人付出的經驗。十四日早會,上人回顧每年中秋舉辦人醫年會,始於菲律賓人醫會的因緣。

一九九五年,馬尼拉中華崇仁醫院呂秀泉副院長等多位大醫王,與菲律賓林小正師姊等人,號召醫療人員為離島貧病村民義診,就此開展菲律賓的醫療志業。每次義診,就診病患多達數百人至數千人,醫師們在克難環境中凡事親力親為,以精湛醫術拔除貧苦居民痼疾。

一九九六年起,菲律賓人醫會年年回精舍過中秋,全球各地人醫會紛紛跟進;為了紀念這分情,「國際慈濟人醫會」每年中秋節在花蓮舉辦年會。

全球人醫平日在地付出,當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時,就會到災難前線治病療傷。上人讚歎:「雖然來自不同國家、不同信仰,但愛的能量打開宗教藩籬,人人秉持共同一念心︱︱貧窮苦難人走不出來,醫療人員就走進去,關心他的家庭、了解他的痛苦,作他生命中的貴人。」

與一位師兄談話,上人教導,生而為人,若不講情也不談志,以金錢地位為重,是很悲哀的事。「『志』,是『士』之下有『心』,表示做人要立志,做事要有責任感,莫被財利誘引而扭動志向──扭曲、動搖了自己高尚的理想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