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日 真誠軟實力

《農八月‧十二》
【靜思小語】堅定真誠初發心,堅持做對的事。
不滿足,最貧窮
四季變化,晴雨冷熱本是自然循環,然而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與污染,加速了全球暖化的氣候變遷進程,也讓極端氣候的災害愈來愈頻繁。中秋將至,太平洋海面上「莫蘭蒂」颱風逼近臺灣,上人於早會籲眾戒慎虔誠以對。
「人心平衡,氣候才能平順;假如克服不了貪念,為了牟利而不斷與人相爭、破壞環境,災禍只會愈來愈多、愈來愈嚴重。要讓人心平衡,就要發揮愛的能量。」
天主教的「慈悲聖年」,提倡人人在生活中體驗天主的寬恕與關愛。上人表示:「清淨無私、廣及天下的愛,是世間宗教共同的理念。無論大愛、博愛、仁愛或慈悲,都是無形的道理,需要由人身體力行展現。」
人心貪得無厭,對金錢常感「有一缺九」,上人表示:「這種永不滿足的心,是真正的貧窮。反之,轉貪婪為知足、感恩,『有十捐一』,付出愛的力量、表現愛的態度,人間即能平安祥和。」
為滿足人類口欲,天天有大批動物被宰殺;素食不只是尊重生命,也能有效減緩地球暖化。上人呼籲人人克制貪欲,以善念善行帶動天地間善的循環。
「清淨或穢惡的世界,都來自人心所造。人人顧好心地,讓善法入心、善念綿延,天地人間就能平安。」
不忍心,不放棄
與參加人醫會年會的福建廈門醫護人員座談,上人勉眾做好自我生理與心理環保,進而導出人人心中的愛,帶動一起行善。「人人都有同等的愛心,即使受災受苦的人,只要用心帶動與啟發,也能發揮愛的潛能。」
發心做好事,總會遇到困難、感到辛苦;上人教眾「要堅持、要堅定」。再困難、再辛苦,都要有不為外境動搖的定力。「堅持對的方向、堅定初發心。要運用智慧發揮『軟實力』──力量柔和而有所堅持。凝聚人心,借力使力,就能共同完成美好的人間事。」
以一九九一年大陸賑災為例,起於「不忍眾生受苦難」的一念心,堅定前往救助水患災民。上人說明:「面對重重阻礙並沒有放棄,而是不斷尋找方法。一旦發現有路可走,就用心用愛、用軟實力鋪路走過來。」
二十五年後的今天,大陸已有本土慈濟人能進行慈善發放與救災。上人舉例,七月尼伯特颱風造成福建嚴重水患,當地慈濟人投入災區服務鄉親,也帶動不少受災者一起幫助別人。「有形的財產損失了,內心的失落感更苦。但是跟著慈濟人一起去關懷、幫助別人,身體動起來,心門也打開了;見苦知福,身心就會健康,凡事也能看得開,更能振作心力重建家園。」
上人表示,軟實力,是從真誠心發出來的。「盡心去做,做得感動人,自然就能帶動人一起投入,而且體會一路走來的美好風光。投入的人愈多,需要時就有足夠的力量一同付出。」
災後重建需要群策群力,上人期許大家努力招募人間菩薩。「人有無限的潛能,只要肯發心,沒有做不到的事。有人間菩薩的度化,人人都可以從煩惱的彼岸來到善與歡喜的此岸。」
與人文志業發展處負責布展的同仁黃文欽師兄談話,上人表示,「合抱之木始於毫芒」,參天大樹是從一顆毫芒般的微小種子萌芽、生長而成,而種子裏還有看不見的基因。「慈濟這棵五十年的大樹,也是起於最初的一念心。」
上人指出,這一念不忍眾生苦而願意付出的心,就是一顆智慧種子,所以從起步那一刻開始,已是福慧雙修,再以「戒」、「定」、「慧」支持這棵樹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長;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蘊藏深奧的學問,不離開智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