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日 甘願做,就不累

《農八月‧初九》
【靜思小語】無所求,甘願付出;益眾生,輕安自在。
運科技,弘正法
瓜地馬拉首都附近一座小鎮因強降雨導致土石流,造成九死二失蹤災情。蘇丹連續暴雨,尼羅河沿岸洪患範圍近千公里,約四萬戶家庭、逾十六萬人受災。西非國家尼日六月起強降雨釀災,至少九萬兩千人無家可歸。
早會時上人感嘆,貧而遭災,苦上加苦,但富裕強盛的國家,也難以抵禦大自然的威力。美國印第安納州科柯莫市上個月受龍捲風侵襲,約四百個家庭受創,美國慈濟志工已與紅十字會合作展開發放關懷。
「無論是貧是富,無常來時一場空。唯有把握當下,盡心盡力付出。受苦的人走不出來,平安有福的人主動接近;看到苦難人得救,心靈得法喜,這樣的收穫是最實在的,也是無常災難無法摧毀的。」
人文志業堅持傳播真善美的清流,大愛臺今年入圍七項金鐘獎,大愛廣播電臺則入圍三項廣播金鐘獎。上人致勉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要善用科技傳法、教育。
「科技能突破地理界限,讓分散各地的人同時聞法精進,但聲光娛樂也可能讓人沈溺虛幻境界而顛倒迷茫。善惡皆在一念心,要謹慎守護心念,以智慧善用妙法,利益天地眾生。」
捨己身,為眾生
四十多年前靜思精舍剛落成,寺廟登記時,上人就填寫了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文化」,表明靜思精舍要朝這四大項社會服務發展。與志工談到這段歷史,上人指出慈濟從慈善志業起步,由常住師父做手工及會眾響應「竹筒歲月」,點滴累積慈善基金。
出家時,上人立願「自力更生,不受供養;不做法會,不趕經懺;不當住持,不收弟子」,但為了號召大家共同行善,不得不打破自己立下的原則,在每月發放日誦《藥師經》、讀疏文祝福會員。
「慈濟的慈善,是會員隨喜布施,從每天存五角或每個月捐五元、十元,點滴累積慈善基金,和企業家做股東、外聘董事的企業型慈善,完全不同。」
秉持著「想救人」的心念,大眾捐款盡數用於慈善救濟,即使常住生活拮据,也堅持不動用分毫慈善基金。上人回顧早年精舍常住做手工,曾去撿工地用完的水泥袋,將包裝紙層層拆開,中間第二、三層乾淨的裁製成飼料袋賣給飼料行,最外層和最裏層髒的部分則賣給五金行裝鐵釘。而撿碎布做嬰兒鞋等,也都是廢物再利用。
「人有無限量的潛能。為了自力更生、救助眾生,即使毫無經驗、不會做,常住們都說:『不會就學到會』、『甘願做,就不累』,生活刻苦但是心境輕安。這段珍貴的歷史,是成立慈濟最重要的精神,而且五十年如一日。」
上人強調,信佛不是拜拜求保佑,行善才可能得福。「我們與世無爭,只希望啟發人人的愛心,發揮菩薩精神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