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 有心,有願,有力

《農八月‧初三》
【靜思小語】堅守一念心,身體力行,人人皆是聞聲救苦的菩薩。
轉念,力量生
慈濟美國媒體中心製作「厄瓜多‧重生」紀錄片,記錄今年厄瓜多強震後,慈濟人在五個重災區城鎮帶動「以工代賑」清理街道,陪伴災區居民重生的過程。七月底慈濟人重返厄瓜多發放時首次播映,引起當地居民熱烈回響;中文版昨晚在精舍首次播映。
早會時上人談到,厄瓜多地震受災嚴重,慈濟人雖為數不多,但誠心帶動居民合心協力恢復家園。當地民風強悍,卻井然有序聽從志工引導,連市長也感到不可思議。「世間無難事,只要心念轉,就能帶動出力量。」
花蓮鳳林鎮林月華師姊過去家境不好,為賺錢而做過水泥工與醫院看護等,即使生病也不休息。十多年前病況惡化臥床,她重新思考人生價值,後來病情好轉,她辭去工作,全心投入環保,成為鳳林第一位環保志工。
師姊身有病痛卻精進付出,原本騎機車沿街載運回收物,在自宅前張起一把大傘做分類;漸漸感動許多居民一起加入,在鳳林、萬榮、溪口等地拓展出一百多個環保點。上人讚歎師姊善法入心,以不畏勞苦的毅力,把握時間真誠付出,是令人起歡喜心的真修行者。
「愛心、精進心,都是度人的力量。要救世,就要身體力行度化眾生,『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』,把握人生,信、願、行。」
心正,皆吉祥
早期曾有位建築師表示,算命師說他一年不能往東走,所以一年內將不去花蓮。上人問,「出門上班、居家生活都需要走路,是否也都不能向東走呢?」對方一時語塞。上人進一步說道:「方位是相對的;只要心念正、心安穩,則無處不吉祥。」
與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等人談話,上人表示,佛法融通了宇宙萬理,而慈濟人是以佛法正信的智慧,為社會人心導迷為正。
上人說到七月「普度」源於佛教典故。目犍連尊者為救度於餓鬼道受苦的母親,於是在結夏時虔誠布施,集合所有修行人的祝福,度脫餓鬼道眾生。而民間在家門口朝拜面目猙獰的「普度公」,則是面然大士現餓鬼相,警惕阿難尊者人生無常,不能倚恃現有的福報,若福報享盡終將墮入惡道,變為如此恐怖的形貌。佛陀教導尊者要行善布施,廣結善緣以化解厄難。
佛典中的盂蘭盆會原意是為了解救至苦,典故隨時間流轉,融合神話元素與民間信仰,加上早期臺灣農業社會普遍窮苦,逢年節祭祀準備牲禮才有豐盛餐食,「普度眾生」逐漸變成「普殺眾生」。上人說,現在家庭富足,應以智慧思考信仰的意義,慈悲平等救度天下眾生。
上人指出,現今社會風氣隨各方意見而擺盪,孩子接收的訊息紛雜,需要老師運用方法指點迷津、提升智慧。曾有教聯會老師談到,走入監獄關懷受刑人,最害怕遇見自己曾教過的學生。
「老師負有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責任,儘管堅持教育理念很辛苦,但不能隨波逐流。期盼校長、老師有志一同,樹立良好校風,為天下育人才,為社會立典範。有心、有願,就有力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