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至二日 愛是永恆

《農八月‧初一至初二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生無常,愛心恆存。
以愛拔苦
「獅子山」颱風前天傍晚登陸日本岩手縣,造成多處淹水及土石流災情。美國北加州萊克郡林火延燒十多天,燒燬四千英畝林地,美國慈濟人曾合作過的非政府組織場地亦付之一炬。
早會時間,上人感嘆人生無常,「災難可以改變環境,但影響不了內心的愛。只要擁有愛的能量,彼此合和互協,就能點亮人間希望。」
太麻里慈濟志工陪同尼伯特風災受損的農民,至慈濟科技大學觀摩紅藜、香檳茸等農作物的栽培、研發及產銷,期望協助鄉親盡快重建農園。上人感恩海內外慈濟人為苦難人盡心盡力,期勉大家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讓人人常行愛與善,身心皆平安。
「一念悲心起,情牽四大志業。」醫療志策會中,上人表示,慈濟四大志業一體相連,因慈善而推動醫療,為培育醫療人才而成立教育,有這三大志業而建立人文,四大志業皆是應社會所需而生。
人文志業揚善弘道;教育志業師生以真誠的情誼互愛,為孩子指引人生方向;醫護人員以大醫王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呵護苦難眾生。
上人期許各志業體以長情大愛培育真誠付出、發心立願的人才。「無論要花多少時間、心血才能成就一人,我們心甘情願、付出無所求,只期待培養出人才貢獻社會。」
近千名海內外慈濟人返回精舍朝山,上人期待大家用無私的大愛能量為天下蒼生付出。「煩惱來自一念計較之心;若心靈虔誠、充滿愛,就懂得放下一切而無所求;不計較、沒煩惱的人生最快樂、最有福。」
以愛啟善
「家庭是最好的安養之家。」二日早會上人談到,「老有所養」的觀念要建立在每一個家庭裏;人人行孝,則家家幸福。
臺中慈濟醫院應社會現況設立護理之家,照護病情穩定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,且有護理照護需求的長者。醫療團隊致力讓長者身心恢復健康,病況改善後,由家人接回家安養天年。
上人肯定醫療團隊營造的溫馨照護環境,讓長者感受尊嚴、提振信心,也啟發家屬對生病的親人表達天倫之愛。「有家人照顧、陪伴,享天倫之樂,才是理想的養老之所。」
花蓮慈院傷口造口護理師許美玉,投入臨床二十四年來,致力於提升傷口照護品質,多次於國際護理學術會議發表並獲獎。上人讚歎她「以病為師」。「醫護人員是在醫療工作中造福、修慧;為了治癒疾病、減輕病患痛苦而持續提升醫療專業,也從而體悟人生道理,作人人生命中的貴人。」
上人表示,病患是醫護人員的老師,眾生則是修行者的老師。修行須走入人群,體會眾生煩惱,若能運用佛法道理修除煩惱,即能「轉煩惱成菩提」。「生活中隨處有佛法,要把握當下力行菩薩道,在人群中造福修慧,福慧雙修。」
花蓮縣警察局長廖美鈴女士來訪,上人感恩警消人員保護民眾生命安全,為社會需要而付出。慈濟人長年投入救災,與警消人員培養出良好的默契,上人表示,「為公眾付出,也是為自己付出;社會平安,自己才能平安。平安有福的人多付出一點力量,就可以幫助天下苦難人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