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在上網?快去念書!
撰文‧李秋月(高雄區慈濟教師聯誼會) 插畫‧鍾庭嘉

問:現代的教育講究「順性發展」,但我的孩子每天只想打電動和上網,看不出他的興趣和潛能,只好逼他多讀書……
答:教師常抱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,這種現象年齡層愈高愈嚴重。我的同事說:「現在的學生難管教,上課興趣缺缺,長遠下來一定會影響國家實力。」家長看不出孩子的興趣和潛能,只好逼他多讀書,但孩子坐在書桌前,也不見得真的將文字讀進腦海。
遇到這樣的孩子,有幾個方法,或許可以幫助家長釐清思緒,幫孩子找到他的興趣與潛能,順性發展——
適度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:現在有許多免費學習的網站,有趣而生動,也可以透過線上遊戲、教學軟體、影片等方式學習,例如練習英語或數學時,家長可和孩子一起上網搜尋,當找到適合的方式時,就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;學習有許多輔助方式,不需侷限在教師與書本。
找到孩子的亮點:詩人李白說: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我們也要相信孩子一定有他的特長,不只是讀書一途。
有位來參加課輔的孩子,各科成績都只有個位數或十位數,任課老師用盡各種方法,還是無法幫助他的學業成績;我很想知道孩子不來課輔的晚上都在做什麼?所以打了一通電話去家訪;話筒那頭出現割東西、鋸東西的聲音,問他在做什麼?「正在做無敵鐵金剛!」我好奇他還做了什麼其他成品,請他帶來讓大家看看。
隔天發現孩子的手工細膩,無師自通做出來的玩具栩栩如生,才恍然大悟:這孩子的專長不在讀書,而是做手工藝!馬上徵求媽媽的同意,讓他每週六、日,到一位志工的工作坊學習,讓孩子重拾課本以外學習的信心與快樂。孩子的學習不一定在書本,有時候可以從其他方面幫助他。
學習是辛苦的:我們常被「快樂學習」這句話迷惑,誤以為一切的學習都是快樂的。然而學習要有成果,勢必要經過多次反覆練習,這個過程枯燥乏味、寂寞,絕無樂趣可言;當成果出現時,快樂才會隨之而來。
享譽國際的名鋼琴家郎朗曾說:「沒有人會真的喜歡練習,我也不例外。」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,學習是辛苦的;所以當孩子在讀書時,家長適度的陪伴與鼓勵是必要的,而不是在旁邊滑手機。
讓孩子有時間消化:每個人的時間、體力有限,不要為了怕孩子失去競爭力,而幫他排太滿的課程;常見國小或中學生下課後,揹著沈重的書包前往補習班或才藝班,晚上回到家都已十點,這時候他已累得無法消化學校教的課程,學習往往落入「拿香跟拜」,沒有真正的效果。而且因為時間塞得太滿,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,這個現象可能出現在中學或大學,甚至是大學畢業後不再看書,完全失去學習的動力與興趣。
學習是終身的,而不只是十二年國教與高等教育;為了培養孩子主動、自動且有趣的終身學習,家長們除了陪伴與鼓勵以外,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的亮點,並順性發展,這樣才能培養出想終身學習的孩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