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9期
2019-04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大地保母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最新書訊‧《智者大師--東土釋迦》
  同個屋簷下
  健康百寶箱
  特別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人物誌‧臺中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南
  慈善臺灣
  慈善國際‧中國大陸福建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竹筒歲月系列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9期
  微小而堅毅的力量

臺灣四周環海,海洋提供國人優美的旅遊勝地。然而,一陣熱鬧的玩樂過後,往往留下難以收拾的環境禍害。即將在四月中旬登場的澎湖花火節,也將再度面臨觀光與環保如何兼顧的挑戰。

十多年來,花火節為澎湖帶來豐厚的觀光收益,但也產生龐大的垃圾量。離島腹地狹小,平常垃圾處理仰賴船隻運至臺灣本島焚化,處理的成本因此高昂,即使付錢也未必能解決。例如去年花火節前夕,高雄焚化爐故障,導致澎湖的垃圾囤積如山。

歐美及日本已推廣將垃圾再製成衍生燃料的技術,澎湖縣環保局也曾斥資設立相關設備,卻因當地的資源回收率偏低,而終告失敗。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是根本解決之道,然而改變人們的習慣仍顯得困難。

根據環保署的淨灘資料顯示,塑膠製品是近年來海洋廢棄物的大宗。對照聯合國於二○一五年繪製的微塑膠影響推估圖,臺灣位處最密集的「紅帶海域」,亦即接收了隨季風洋流而來的塑膠微粒。這些海洋垃圾近八成來自陸地,因人們貪圖便利而滋生。

在花火節尚未開辦的多年前,慈濟人醫會醫師前往澎湖義診時,就發現海岸有成堆的垃圾,於是鼓勵當地人投入環保回收。本期主題報導中,攝影記者特地前往澎湖記錄,鏡頭下除了清理不完的垃圾外,還有多年來始終如一的環保志工身影。

他們或許年邁而身形佝僂,依然視環保為己任。例如,船長石龍耳只要出海,必然叮嚀船員力行回收,閒暇時整理回收物,鄰里也一同參與;他再用自己的船載運到慈濟環保站。

少校退役的薛佩麒原本是馬公北辰市場的菜販,七十多歲接觸環保後始終不遺餘力,四年前車禍往生後,做環保的心願就由其他志工延續。年近八十的陳楊專阿嬤每天出門撿拾海岸廢棄物。吉貝島上第一位投入環保的歐素卿師姊,脊椎手術後暫停做環保,對這分工作卻惦念不已。

澎湖環境污染日益嚴重,海洋廢棄物包括微塑膠入侵已難靠人工淨灘改善。在消費至上的洪流下,環保志工的身影似乎顯得微不足道,卻是真正走在解決問題根源的道路上,一股微小而堅毅的力量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