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阿嬤衫做環保
撰文‧黃筱哲、蔡瑜璇 攝影‧黃筱哲
馬來西亞‧陳為
有緣和馬來西亞的環保菩薩相見,真是既期待又歡喜。初見這位居住在雪蘭莪州鵝嘜縣的陳為阿嬤,老人家竟是用我們熟悉的福建話問好,真是倍感親切。阿嬤今年已八十七歲了,明顯的弓腰駝背,一問之下,才知阿嬤在四十六歲那年發生一場車禍,造成脊椎骨彎曲,隨著年紀愈增,脊椎彎的幅度就愈明顯。不過,令我們感動的是,阿嬤雖然身形如此,卻從不埋怨身體的缺憾,反倒把握因緣付出,每天勤勞地力行環保,做上人想做的事,為大地盡一分心力。
陳為阿嬤習慣穿著「阿嬤衫」,看起來莊嚴又有精神,她自豪地說:「這每一件都是我親手做的。」真沒想到老人家還有這般手藝,不僅量身製作自己的衣服,還會依照駝身剪裁修飾,實在叫人讚歎!佩服之餘,我們特請阿嬤給予拍照留念,老人家站在相機前,眉開眼笑的模樣,彷彿向我們訴說著:「身體的缺陷並沒使我卻步,只要稍作修飾仍是好看,而且,就算這樣的駝背,也不會是做環保的障礙。」
延續母親的身教
陳為阿嬤坐在裁縫機前,雙腳踩著踏板,雙手對齊布邊,此時「噠噠噠」的聲音迴盪在屋裏,引領我們進入時光隧道,回到老人家的童年。陳為阿嬤從小就喜歡站在裁縫機旁看著母親工作,一點一滴學起縫紉的技能。十歲時,趁父母外出菜園工作,偷偷拿起衣服車布邊,幫忙家裏補貼家用。十三歲當起工人到處割橡膠,婚後產下六個孩子,卻沒想到先生缺乏家庭責任又好賭,而且離世得早,最終家庭的重擔落到她一人身上。阿嬤為了扶養六個孩子,平時替人打掃、煮飯、洗衣服,回到家後,除了照顧孩子,有時還會替人製作衣服。阿嬤要維持家計不容易,得省吃儉用,自己或孩子穿的衣褲,總是破了再補,補了再穿,就連孫子們小時候穿的褲子都是出自於阿嬤的手。因此阿嬤的子女及孫子都和她很親近。
眼前的陳為阿嬤,自幼到老,延續母親的身教,秉持上一代人堅韌刻苦的精神。老人家明顯的駝背,彷彿背負一輩子的重擔,如今總算走過苦日子,苦盡甘來。
堅強踏出環保路
「雖然我的身體看起來不是很好,但我做的事可不會比人家少......」這日陳為阿嬤有感而發地說出多年來的感觸,也顯示出老人家堅強的一面。阿嬤勞碌大半輩子,沒有怨言,也不享樂,反倒老年時投入環保回收,就只希望能和上人一起愛護地球。
清晨天空才微亮,陳為阿嬤早已提著大袋子走出家門,準備展開每日固定的「環保行」。老人家徒步走過大街穿過小巷,跟隨在後的我們,只見阿嬤陡高的駝身,以近九十度彎腰的姿態走路,絲毫不聞喘息聲,速度比起年輕數十歲的我們,一點也不遜色。「今天有回收嗎?」、「這玻璃瓶還要嗎?」或「大嬸,有東西給我嗎?」阿嬤沿途以慣用的福建話向住戶詢問,而且,不管有沒有收到回收物,阿嬤都會笑瞇瞇地用英文向對方說:「Thank you. Thank you.」。阿嬤雖然無法挺胸,卻克服身體與心理的障礙,為了環保,堅強踏出每一步,並勇敢抬頭向每個人問出屬於自己的「環保路」。
就是不輕易放棄
沿途看著陳為阿嬤收完這戶又去撿那處,哪一家或哪個角落有資源回收,對阿嬤而言都瞭若指掌。阿嬤在這地區深耕多年,不僅華人,連馬來人也很熟悉阿嬤做環保的身影與時間,他們看見阿嬤到來,就會主動拿出整理好的回收物給她。若家裏沒人,住戶也會將回收物放在一個固定的角落,讓阿嬤方便收取。
我們不禁好奇,阿嬤一個人,沒推車又沒交通工具,若遇到回收物較多或較重時,是如何處理?待我們一路跟下去後,發現老人家就是憑著耐心與毅力,分批次將回收物搬回家裏,碰到重物時,她往往使盡全身力量,一鼓作氣地搬動幾公尺,沒力了,休息一會兒再繼續,直到順利將每一樣回收物都搬到家後才算告一段落;但阿嬤可沒停歇,馬上接著整理當日的回收資源,若較髒的,阿嬤還會逐一清洗,並依照分類項目放置,讓前來載取資源回收物的慈濟志工都輕鬆不少。從這過程中也顯示出阿嬤的性格,遇到問題不輕易放棄,而且自己甘願多做一點,也不要增加他人的辛苦。
臺馬環保同一心
還記得在採訪阿嬤的第二天,結束後,當區的志工王國開師兄要接我們回程,阿嬤就偷偷塞了錢給師兄,原來她老人家覺得我們從臺灣來,掛念著沒有好好招待客人,想請師兄帶我們去喝茶。我們當下覺得很感恩,也感受到阿嬤的慈愛,把我們當子孫輩疼惜。所謂相由心生,阿嬤笑顏靦腆,面容慈藹,正如她的為人,不僅替子女著想,對待他人也相當客氣,旁人很難不喜歡她。
此行來到馬來西亞雪蘭莪,感受到親切溫暖的人情味,若非看到馬來文的招牌、聽到鄰近清真寺傳來的祈禱聲,還真不覺得身在異國。我們曾想過當地環保菩薩與臺灣是否有不同?所得到的答案是離臺灣三千多公里遠的國家,依然有一群環保志工,用慈母之愛,守護大地。縱然身影微小,力量有限,但每天堅持不懈的心念是一致的,這也是最令我們動容之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