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至十二日 步步生蓮
10.11~12《農九月‧十三至十四》
【靜思小語】真心誠意一步步走來,一路的辛苦坎坷會化為溫馨的生命歷史。
一人發心,萬人受福
「你們是第一屆受證的清修士,要更有使命感,落實靜思法脈的精神。既然沒有小家庭的掛礙,應該負起大家庭的責任,以天下為家、以眾生為親,慈濟就有永續的希望。人沒有永久的生命,但是有永恆的慧命,請大家把知識轉為智慧,發揮大愛無私的精神,把小脾氣改掉,用大慈悲來看待,就沒有煩惱無明。」
三十二位清修士即將受證,為法脈宗門寫下歷史新頁,十二日,上人與清修士座談,期勉擔負使命,挑起天下的米籮。
「方向要自我確定,是否受證都不勉強,總是要自己發心立願。聽到幾位清修士各言其志,覺得比較安心,否則我天天都在擔心,因為天下苦難不斷,眾生迷茫不醒,所以很期待法脈永傳。」
上人表示,自己從創立慈濟開始,就已經用《法華經》鋪路,引領慈濟人走過幾十年了;現在就要很明確地向大家說,不只是鋪小路,而是要開大道。不斷地向前鋪路、開道,就要信、願、行── 立信還要立願,並且起身力行。「信」是「信己無私,信人有愛」,用無私的精神,積極去做利益大眾的好事,可以突破重重難關,讓荒蕪的土地變成生機盎然的沃土;一人發心,萬人受福。
上人叮嚀清修士都要知道志業起源,守護、鞏固法脈精神,與各地慈濟志業做好連結;否則各地志業在地化,卻喪失法脈精神,久而久之就會徒具「慈濟」之名而無「慈濟」之實。只要法脈存在而且健全傳承,慈濟志業的無私大愛就能完整地長久延續。
「慈善志業做到現在五十多年,人道援助或關懷可以達到一百個國家地區,這當然是很不簡單。當年是一無所有,在克難中創立慈濟,沒有什麼規畫,也沒有組織,只是想到哪裏就做到哪裏。不過現在回顧過去,方向一點都沒有偏差,而且我們把基礎打穩了,現在就要從這個穩固的基礎再發展。」
上人說,清修士受證之後,有制服、有形象,就可以對大家說,這個形象就是靜思法脈的清修士,以傳承法脈為己任,不只融入精舍的修行生活,聞法精進,還要走入人群傳法,福慧雙修。
耕耘心田,耕耘福田
五十多位泰國慈濟人返回精舍開董事會,多位志工也在泰國透過網路視訊連線同步聆聽。上人對眾開示,無論是資深或新發意的慈濟人,是否承擔組隊幹部,都不能在菩薩道上停步,請大家把握難得的因緣,認真耕耘「心」這一畝田。
「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自性。自耕福田,有造福才能得福;用佛法修除煩惱習氣,才能得到智慧。切莫放任自己的心田荒蕪,再如何向外求福、求慧,也求不可得。」
「常聽到大家對我說:『我愛師父』,我都會回過頭說:『愛我就要愛我所愛』;最近只要我回過頭,大家會自動接著說:『我們會愛師父所愛』,這就對了!愛放在口頭上,就像在荒蕪的田裏播種,沒有去耕耘,不能有收穫。希望大家彼此之間合和互協,耕耘泰國的大福田。」
上人教大家時常互動、相互勉勵,這一路走來,即使過程坎坎坷坷,但是現在再回頭看,過去的坎坷辛苦已經化為溫馨的生命歷史,而且是真心誠意一步步走過來的,心靈風光很豐富,要很珍惜。「你們在泰國做慈善,同時做醫療救助,並且關心教育志業,要從教育志業提升慈濟人文。」
欣見本土志工受證承擔志業,而且帶動子女一起做慈濟,上人感恩慈濟人在泰國播下善種子,而且用心耕耘、培養,讓志業的根扎得更深、拓得更廣;並教大家多培養、多陪伴、多讚歎年輕的一代,鼓勵年輕人掌握正確方向就用心精進。
「是非要分清楚。做得對,不吝予以肯定、讚歎;做錯了,要用誠懇的態度向他們分享,我們過去是怎麼做的,讓他們了解法脈的源頭與脈絡,宗門如何在人間開啟,法脈宗門一定要連接起來。」
上人也鼓勵資深者在慈濟的福慧路上不要停步:「要珍惜當年大家共同鋪的路,現在要開拓更寬廣的大道。我們還是凡夫,習氣難斷,有的時候心起煩惱,轉不過來,這是難免;要想到我們這一生,難得接觸佛法,而且能夠力行佛陀教導的大乘菩薩法,不要遇到不如意事,就把自己卡住,中斷了道業。」
「期待人人都能放下自己的煩惱,做好慈悲利他的慈濟事,提升生命的價值── 無論如何,都不要讓自己的生命有空檔;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做慈濟絕對不缺席。將人人的『小我』會合起來,就是『大我』,這個『大我』永遠都有『小我』的一分心力。」
「為了傳法,師父發願要一直講,直到無法講為止;做慈濟,我要一直做,直到沒辦法做為止。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心願,是要將法傳下去,即使將來人不在了,還有源源不絕湧出法水的一口井在人間,可以灌溉大地,讓種子萌芽成長,從『一』生無量。菩薩行在人間,踏步要生蓮,你們也要不斷地在人間播下善種子,讓慈濟人踏過的土地步步生蓮,讓荒漠成為綠地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