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至十日 健康之道
10.8~10《農九月‧初十至十二》
【靜思小語】素食有益身體健康,也能維護地球環境的健康,是通往健康的道路。
把握因緣,克服萬難
去年七月,寮國發生水力發電廠水壩潰堤、沖毀村莊的災難,慈濟前往援助;延續這分因緣,今年八月,慈濟團隊跨國合力前往寮國義診及發放,幫助貧病人。義診圓滿後不久,寮國外交部國際事務部副總監阿索卡(Asoka Ras-phone)來函,感恩慈濟的慈善及醫療援助,並提及寮國南部豪雨釀災,多達五十多萬人受災,農田亦受重創,請求慈濟援助;劉濟雨師兄及五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在九月中旬前往勘災。
十月八日志工早會,上人提及,不捨廣大區域受災,需要受助者眾多;但是資源有限,要選擇幫助哪些區域,如何才能做到讓受助者有感受,確實緩解燃眉之急,實在難以取捨。「後來我就說,選擇交通運輸方便的區域,人員、物資都進得去,做重點、直接的發放。即使是交通方便的地區,物資要從鄰國泰國運送,也要翻山越嶺,經過好幾個小時才能到達;災區民眾幾乎每一戶都很貧困,都很需要救助,所以要事先請當地政府提供名單,讓我們因應每一戶人口數,規畫糧食或稻種的發放。」
上人嘆道,世間災難多,苦難人更多,無奈難以一一走到、一一救助;只能把握因緣,只要有緣踏上的土地,就要克服種種困難,以信心、毅力走出一條路。寮國已有新發意菩薩,和慈濟人一起走入苦難地、接觸苦難人,承擔賑災事務,很感動也很感恩!
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
九日,醫療志業郭漢崇副執行長分享《上人與我── 那些年,我們在慈濟的日子》「最美的慈濟醫療人文」,有幾位花蓮慈濟醫院資深醫師的故事,包括李明哲醫師、陳英和醫師、趙盛豐醫師及郭副執行長自己。
上人聆聽後感動表示,人生在世,最寶貴的是能夠立志,有人生目標,而郭副執行長所分享的每一位醫師都有志向,大家有志一同,來到花蓮服務,就堅守志向,幾十年來不曾改變;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」,很不簡單。
「在我心目中,你們不是『神醫』而是『聖醫』,不求利也不求名。」上人談到花蓮慈院剛啟業的那幾年,感恩臺大醫院陳楷模、連文彬、劉堂桂、王正一等多位醫師,派內、外科年輕醫師前來,紓解慈院找不到醫療人員的窘境;但是派駐人力來來去去,那幾年總是為了穩定醫院人事而費盡心力,而這幾位醫師如如不動,讓自己既感動又安心。
上人提到曾經問陳英和名譽院長,當初是否亦是受指派來花蓮慈院任職?陳院長回答,不是受指派,而是自願的,自己當醫師的理想就是到很需要醫療的偏鄉去服務。陳院長從年輕時來到花蓮服務,直到現在已是享譽海內外的骨科權威;郭副執行長也是從年輕時來到花蓮慈院,不只在臨床用心治療,還做研究、教學,持續寫作出版。「你們願意守在花蓮,師父都很感恩,分秒守住自己的志願,不讓生命空過。」
「將生命對準方向,分秒不空過,不計較的人會得到最多。我這輩子不曾領過薪水,也不接受物質供養,但是得到了尊重與愛的供養,想起來也覺得很滿足。」
上人期許「人品典範,文史流芳」,不只要為別人留文史,也要把自己的歷史清楚記錄下來,讓後來的人了解自己的生命方向,可以學習典範,在醫療道路上,延續醫師對病人的真誠關心。
「現在的醫療儀器很先進,不必面對面,醫師也可以隔空診斷,但是人與人之間缺乏情感互動,我覺得很遺憾。我們要負起責任與使命,讓將來的醫師記得醫病之間有溫情。因為病患承受病苦,需要醫師救拔;醫師對待病患一定要有溫度,要有感情。」上人期盼郭副執行長所整理的書籍文字,能夠清楚述說守護生命的醫療典範故事,裏面的每一張相片都充滿感情。
社區環保,社區長照
十月十日,慈善志業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主任、宗教處柳宗言師兄及郭素芳師姊報告「慈濟環保三十全球行動」相關規畫,顏博文執行長等人在座。
「現代社會有許多獨居長者,子孫在外地,無法照顧家中長輩,很希望慈濟能幫助這些老人家,不要讓他們孤單一人。許多老人家到環保站付出,是一種精神寄託,也有許多環保志工可以相互照顧,所以我們要把環保站的環境做得更好。」
上人談到環保站裏的年長者不少,需要關心、注意老人家的身體狀況。之前就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及醫療科技人員談及,能否在環保站架設相關設備,為志工量血壓、血糖等數據,可以直接回歸醫療系統;還有可以追蹤方位的腳環或鞋子,若有失智症狀的老人家走失,就能偵測找到。
多年前,新竹蔡堅印師兄等人研發出用於賑災的大愛餐車,一臺小小的餐車,就是一個行動廚房,爐具、鍋具一應俱全,可以在短時間烹煮出供應許多人食用的飯菜。上人認為可以在社區裏運用,為規模比較小的幾個環保點供餐,讓年長志工有熱食可用。
另亦可善用科技傳播工具,讓有興趣了解慈濟環保的人點進社群網站或是應用程式,就能獲知慈濟環保理念和做法,也可以讓慈濟人用來向社區會眾宣導。
上人談到,慈濟做環保不只有三十年,慈濟人都在平時的生活行動中做到惜福愛物、惜水節能。「以前我寫《慈濟》月刊的稿子,捨不得用整張白紙,而是撕日曆紙當稿紙,第一回用鉛筆書寫,第二回用藍色原子筆書寫,第三回用紅筆,第四回用毛筆,一張日曆紙可以用四次。所以現在看年輕人用紙,總是覺得很可惜。」
「現在大家都知道環保很重要,對環保有共知、共識,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。慈濟環保志工是天天力行,或許不見得每一位都能清楚講述環保道理,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行動可以減輕大地、空氣的負擔,所以認定是對的事,做就對了。」
環保涵括的範圍很大,包括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上人建議成立跨志業、跨領域的團隊,將慈濟環保良能發揮得更好、影響得更廣,也能做到社區「長照」。
「現在常聽到社會人士談長照,慈濟原本就在做長照;現在大家重視環保,慈濟在三十年來都在做環保;若說落實社區,慈濟原來就在社區耕耘。」上人有感而言,理論說得再多,還是需要有人執行。希望大家共同用心,把社區的環保志工照顧好;若要推動素食,只辦一頓餐會徒然增加碳足跡,要經常性地宣導,讓大家了解素食是「健康之道」,是通往健康的道路,有益身體健康,也能維護地球環境的健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