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至四日 慈悲利他

10.3~4《農九月‧初五至初六》
【靜思小語】只求利己,徒然空過此生;慈悲利他,增加生命價值。
世間萬象的奧祕
今年七月,一位生下雙胞胎的媽媽,在產後第四天肺栓塞休克,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急救,在急診緊急進行心肺復甦術,並裝上葉克膜輔助而救回一命。大林慈院心臟外科張兼華主任表示,產婦產生肺栓塞的機率不高,但是只要發生,常常是非常致命的情況。這次案例因為地區婦產科及時後送,急診團隊處置得宜,為雙胞胎救回媽媽、為先生救回太太,使一個家庭得以圓滿。
十月三日醫療志策會,上人聆聽各院報告後開示,父母恩重難報,母恩更是難報,不僅懷胎過程很辛苦,生產風險大,所以感覺生命來得不易。不過生命來到人間,隨著各自的因緣果報、思想觀念而面對各種境界,有人行善造福,有人為惡造業;父母生得了孩子的身,卻難以左右孩子的心。
「善惡無記,但是因果循環歷歷不爽;人心思想會隨著業因、業識而走,雖然說新生兒很可愛,但即使是雙胞胎,也是各有因緣業力,若生病也是各自承受病痛苦楚。」
上人說,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自然法則,世間萬物也有成、住、壞、空的自然過程,人的心念則是隨著境界而不斷地生、住、異、滅,世間萬物皆為四大假合;然而萬物皆有其用,舉凡沙石、雜草皆有價值,現在的科學研究與分析已能證實此理。
上人提到,近日有人建議可在乾旱的非洲國家推廣種植「印加果」,這種植物耐旱,而且根、莖、葉、果都可食用,還能製油、製作健康食品等等,有助改善民眾生活。只不過商人在這些國家種植印加果,是希望壓低人事成本,付出低廉的工資;即使負責種植、採收的人辛苦勞動,也不知道自己所種的是高經濟作物。
上人說:「取用天地供應的資源,理應與天地眾生共享、共生存;自然資源很寶貴,要珍惜與善用。」
凡夫心回歸清淨
十月四日,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施益民教授回到精舍,與上人談話。上人表示,自從聽到施教授在新竹談到,大腦有個區域,在看到有人受苦受難時會觸發「慈悲利他」的情感和行動,就在接下來的行程不斷地對慈濟人談到此事,鼓勵大家持續觸發「慈悲利他」的腦細胞,不要被無明煩惱覆蓋。
「佛陀說法度眾生,就是希望眾生懂得用方法修除惡念與習氣,培養善念;到了最後『述佛本懷』,講《法華經》這部大乘經典,從『跡門』入『本門』,進入佛陀思想的核心,完全在談人的本性,教大家從複雜的凡夫心回歸清淨的真如本性。」
上人說,凡夫心接觸外境,就不斷受污染,總是為了利己而造業,這樣的習氣愈積愈深,無明煩惱也愈來愈多。「佛陀教眾生察覺自己的煩惱,警惕自己不再隨著境界起煩惱,並且化解對人間的成見,讓複雜的心念回歸簡單,朝利益眾生的方向去走。」
「人生幾十年,生命的價值要如何評估?做過利益眾生的好事,就是有價值的人生,否則所做之事皆為利己,徒然讓此生空白度過。所以我教慈濟人『莫忘那一年、莫忘那一人、莫忘那一念』,就是要大家一再觸發慈悲利他的腦細胞,回憶做過的慈濟事,回顧生命歷史,會自我肯定此生很有價值。」
建立慈濟大數據
醫療董事會後,上人與多位董事及志業體主管談到要建立「慈濟大數據」:「我教慈濟人『莫忘那一年』,各地資深慈濟人都回想起許多自己參與過的海內外賑災、慈善救助,回憶起自己從哪一年走入慈濟,以及那一念初發心。大家的分享很豐富,我覺得每一段都很寶貴,都不能捨棄,因為每一位都很盡心力。」
「這五十多年來,慈濟累積了龐大、豐富的歷史資料,每一個『歷史上的今天』,都羅列了歷年來的慈濟事,現在要做整理,該如何取捨,真的很令人為難。所以希望有整理資料和數據經驗的學者專家可以協助,把『慈濟大數據』做得完美,讓每一位慈濟人的人品典範,可以世代流芳。」
上人談到,要做事的人,心念要單純,是非分得清楚,不讓雜音入心,才能朝正確的方向堅定前行,把事情做好。假如心不定,聽了雜音就被擾亂,污染了清淨無私的初發心,對事、對人有成見,就無法與人合心共事。
「我這一生很簡單,即使一整天不離開這張桌子、不離開這個房間,但是我很清楚天下事。心思真的要簡單,複雜就多是非,所以我最怕不簡單的人,最喜歡的是很簡單的人,對事無爭、對人無爭、與世無爭。事業做得再大,還是要利益眾生;雖然科技發達,但是每一種尖端科技儀器,都是破壞環境取得原料製作而成,我們要用好心、好念,善用它利益人間、回饋天地。期待大家都要腳踏實地,做好利益眾生的事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