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序一】照亮暗角的光
◎林俊龍
在慈濟醫院裏,與慈善工作相關的成員,包含社工人員與醫療志工,都歸屬於社會服務室;他們在慈濟醫療志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,也是醫院能夠提供高品質、溫馨親切服務,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從一九六六年成立起,就一日不停訪貧救濟的工作。累積十餘年濟貧經驗後,證嚴上人體會「貧因病起,病由貧生」,貧病相依的惡性循環,而發心籌建醫院,期許「人本醫療、尊重生命」的願景能落實人間。
也因此,慈濟醫院自成立後,在致力提升醫療品質的同時,與慈善結合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歇;最要感謝的,就是所有的醫療志工與社會工作師,他們是醫療體系中為經濟弱勢與貧苦病人服務的重要力量。
當急診收治路倒病人、身分不明者或遊民等需要協助時,找社工;當醫師或護理師發現病人身旁沒有家屬陪伴,或面對醫療處置與費用支付有困難者,會聯絡社工;遇有家庭暴力、侵害等事件,更是要請社工通報相關單位……
醫院的社會工作者,在專業方面,要能掌握公部門與民間的社會福利資源、熟悉相關法規與行政作業;要有基礎的醫療判別能力,分辨眼前個案所說的真實性。
在心性特質上,則要有一顆堅毅的心,能每天不斷面對社會的陰暗角落或悲慘故事而保持樂觀;要有善解、包容的心,能體解每個個人或家庭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,維持客觀而不批判。
當然,社工如果遇到「假性」的病人或家屬來求助,也要有智慧拒絕,甚至鼓勵對方憑自己的力量再站起來……
特別的是,慈濟醫院的社工,永遠有可敬的醫療志工陪伴,接續個案回歸家庭的後續關懷,更有慈濟基金會的慈善志業作為最堅強的後盾。也因此,慈濟醫院的社工,每每能一次又一次見證社會的溫暖,與小人物的愛心與付出。我想,這也是他們能持續從事社會工作的核心初衷與動力。
值此之際,慈濟醫療志業各院的社工師,將他們陪伴病人與家屬度過生命困頓的經驗,由刊載於《人醫心傳——慈濟醫療人文月刊》的社工專欄,選錄集結成書,期望一篇篇點亮黑暗角落的真實故事,能為關懷弱勢、愛灑人間,注入一股溫煦和風。
(本文作者為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執行長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