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雄怕麻煩人
◎張美茹
陽光正好.2002
志雄把頭塞進門縫,
伸出拿著SEIKO手錶的手,
問:「可以跟你換一些錢嗎?」
我的腦袋裏浮現許多問號,
趕緊請他進來坐下,
了解原因,也陪他一起想辦法。
貧與病,是醫院社工最常面對的問題,也是每天要接觸與學習的課題。
志雄,是一位四十餘歲、患有小兒麻痹的身心障礙者。兩天前,帶著輕度智障、輕微肢障的妻子,從臺北來到花蓮,想讓慈濟的醫師檢查妻子脊椎的老毛病。
神經外科醫師建議他的妻子住院,做進一步詳細檢查與治療。但因為沒有健保病房,志雄心想:「既然無法負擔病房差額,就不要造成醫院的困擾與麻煩。」
於是,他批價拿藥後,就帶著妻子往火車站慢慢走去。在車站度過一夜後,他發現妻子產生了用藥過敏反應,便帶著妻子回到急診室。
那天,我在急診協談室裏盯著電腦、整理個案紀錄,因為覺得有點冷,就將門打開留了一個縫。突然,有個人把頭塞進微開的門縫中,問了一句:「你是社工嗎?」有點嚇了一跳的我說:「是的,我是急診的社工,有事嗎?怎麼了?」
他沒有走進來,只是伸出拿著SEIKO手錶的手,告訴我說:「我可以跟你換一些錢嗎?」我傻住了,心想:「他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要拿手錶來換錢?」
拿手錶換現金
早上來急診時,我有印象看到他在走廊上拄著拐杖走來走去,現在又突然拿手錶要換一些錢。腦袋裏浮現許多問號的我,趕緊請他進來坐下,並告訴他:「我沒辦法換錢給你,不知道有什麼事情,也許我可以跟你一起想想辦法。」
他低頭猶豫了一會兒,才告訴我來醫院的經過。因為身上的現金已經剩得不多,待會兒出院回臺北的車錢不夠了,所以才想拿手錶換一些現金。
當我知道醫師建議他的妻子住院檢查與治療的時候,真的很不放心就這樣子讓他們回家。於是,試著再跟他討論有沒有考慮安排住院治療這件事?他很不好意思地說,自己沒辦法負擔費用,又不想造成醫院的困擾,所以想想還是不要住院好了。
我問他:「如果不要想到錢的問題,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接受醫師的建議,考慮留下來住院檢查?」他回答:「想是想呀!不然就不會來花蓮了。可是……就是因為沒有能力,所以才想要放棄、乾脆回家好了……」
但我並不想放棄。於是提供了幾個處理醫療費用的方法,給他們夫妻作參考,並且解釋醫院可以協助的地方。「很希望你再考慮一下。如果你想過了,也和太太談過以後,真的還是想出院回家,也請告訴我一聲,讓我們幫您準備回臺北的車錢和簡單的午餐。」
看著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表情,我又告訴他:「如果還是想把手錶拿去換些錢,離醫院往南走一段路,好像有一些當鋪,不過有一點兒遠,走路要花上一些時間,可能至少二十分鐘吧!」
「如果你們接受醫師的建議想住院了,醫院可以幫忙安排,請不要擔心,這不會造成我們的困擾!希望你不要因為怕造成我們的負擔,而考慮不住院。我想,醫師會建議你太太入院,一定有他專業上的考量,如果你太太能入院再仔細檢查,我也會比較放心。」
聞苦難要用心
過了半個小時左右,令我安心的答案傳回來了。志雄說:「我想了一想,還是讓太太住院治療,我也比較安心一點啦!畢竟大老遠來到花蓮,就是希望看看能不能讓她好過一點呀!」
我真的很高興他們願意住院檢查,接著就趕緊請病房的志工、社工幫忙,關心志雄夫婦住院期間需要協助的地方。
幾天後,我到病房區碰巧遇到他們夫婦,他們很高興地向我打招呼說:「我們要回臺北了,很謝謝你的幫忙!」
我問他的太太:「有比較舒服一些嗎?」她開心笑著說:「有啦!」
志雄表示:「其實都是一些舊毛病,不過來治療一下有比較好一些,很謝謝你們的幫忙……」簡單問候之後,他們就忙著辦出院、歡喜地準備回家了。
當下,志雄夫婦單純的笑容回應,肯定了服務的價值,但是如果沒有把握良善因緣、如果不夠用心,也許我沒有機會看見這樣的笑容。
有了健保之後,就醫的經濟負擔比以往輕了一些,但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,實際上有就醫經濟需求的個案仍不在少數。
過去所受的社工教育告訴我們:如何運用專業知識與技巧來評估個案的需求,並協助他們找到適合的資源,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良知與良能。但在社會資源數量、類型與分布皆有限的東部地區,即使評估到了「需求」,也得試著學習「創造」或「開發」出相對的資源。
在慈濟醫院,很幸福有志工們的支持,陪伴我們圓滿許多不可能的任務。「聞聲救苦」這四個大字,一進社服室的門就能清楚看見,但從第一眼印象至漸漸地烙入心中、表現在服務過程裏,身為助人專業者的我們,的確需要不斷地用心學習、反省與體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