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一路點燈到佛國——人醫行腳
2016-07
  〔作者序〕尋找一葉脈絡
  【張開回憶的翅膀】
  曙光再現
  素食因緣
  【花朵永遠綻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】
  那一百個日子
  風的孩子——尼爾帝斯.釋迦
  明月與彩虹——李曉卿
  愛的小種子——攸尼斯
  【沒有任何事物勝過「愛」】
  串起每個愛的連結
  毀滅帶來希望
  一片純白落葉——胡安.梅沙
  婚禮的祝福——烏潔里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道侶叢書 / 一路點燈到佛國——人醫行腳
  串起每個愛的連結
◎尼爾帝斯.釋迦

第九梯次慈濟賑災醫療團離開前夕,我們特地為參與慈濟醫療任務的尼泊爾醫師舉辦聚會,受邀前來的有巴塔普癌症醫院(Bhaktapur Cancer Hospital)院長牛巴尼(Dr. Prakash Raj Neupane)、蘇希瑪寇瑞拉紀念醫院(Sushma Koirala Memorial Hospital)院長傑森瓦釋迦(Dr. Jaswan Shakya)、馬達普醫院(Madhyapur Hospital)院長雷奎斯那史瑞莎(Dr. Ram Krishna Shrestha)、巴塔普衛生保健中心醫師雷奎斯那拉希瓦醫師(Dr. Ram Krishna Lasiwa)以及著名婦科醫師席拉威瑪(Dr. Sheela Verma)等人;會中,播放人醫會在全球各地義診的影片和簡報,也介紹參與人醫會的成員。

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提出要在尼泊爾成立人醫會時,只剩兩天時間來邀請大家,我很擔心醫療人員是否有空?是否願意出席?沒想到活動辦得很成功。

幾天後,我們即在比故修道院(Bigu Gumpa)於加德滿都暫居處,舉辦第一次以本地醫師為主的義診活動。

我曾在中國學中醫,但未曾在尼泊爾為人治療,看見來自新加坡的許貞華醫師,以針灸和艾灸為病人舒緩不適,我也很想練習下針,因此當她問我要不要試試?我立刻答應,並在她的指導下,當場為患者針灸。

其實,針灸對尼泊爾人而言並不陌生,只是沒有廣為流傳。一位眼睛無法打開的病患,在許醫師施以針灸治療幾天後,竟奇蹟式地張開眼睛,讓我印象深刻又震撼。許醫師回新加坡前,教了我很多高深的技術,並留下很多中醫藥品和針灸針。

經過兩、三次聯誼,尼泊爾人醫會的陣容愈來愈堅強,成員已經超過一百五十位,並以國際海鳥學院(Seabird International College)為固定聚會點。慈濟曾捐贈摺疊床、毛毯及急救箱等予海鳥學院,海鳥學院也多次提供場地作為慈濟發放據點。

時光飛逝,第九梯次賑災醫療團惜別會上,本土志工忍不住掉下淚來,這段時間的相處,大家已建立起唇齒相依的革命感情。心裏雖然依依不捨,但依舊含著眼淚、帶著微笑,真心相互感謝。

他們離開後,我感到非常孤獨和害怕——誰來領導尼泊爾志工?誰來告訴我們關於證嚴法師的開示?不只我一個人覺得悲傷,當地志工們也都有同樣的心情。

幸好,慈濟還留下兩位工作人員駐守尼泊爾,我們三人被形容是「超級英雄三人組」,共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工作環境,原來的空虛感轉換成一種強大力量,也感染到其他的志工。

我們計畫邀請尼泊爾人醫會成員參與義診活動,教育民眾勤洗手與分發衛生用品,並將籌畫中的工作向證嚴法師報告,讓他知道尼泊爾人醫會已經可以獨當一面,發揮慈悲心、貢獻所長了。

我的恐懼和孤獨慢慢轉為慈悲心和自信心,更加能心領神會慈濟的精神,而在內心植入了慈濟意識。

隨著第十梯次賑災團的到來,慈濟對尼泊爾的急難援助也暫告一段落,開始進入中、長期援助計畫。

經過五個月,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慈濟志工學習後,我開始很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得到愛的能量,並保持精神奕奕,難道光是靠慈悲心,就可以一直行善嗎?九月的國際人醫年會即將在花蓮舉行,我很高興拿到了邀請函,可以去證嚴法師居住的地方,看看這個慈濟人的家。

我等了十幾天,卻一直拿不到簽證,等拿到簽證時,人醫年會已經結束了,但是為了尋求心中的答案,我還是決定前往臺灣。

我先和即將離開臺灣的尼泊爾醫師們碰面,他們分享了參與人醫年會的收穫,每個人似乎都得到了啟迪,對在尼泊爾運行人醫會,有了更具體的想法,並迫不及待想要奉獻自己的力量,我們討論到深夜兩點才各自入睡。

第二天,我飛到花蓮,直接去靜思精舍參加一個分享活動。證嚴法師出現時,即使沒有說一句話,我仍能感覺到他對人的慈悲。法師一看到我就說:「尼爾醫師,你回來了!」我靜靜地走在他的右側,坐進禮堂的第一排位子。

我要求自己要學習所有關於慈濟的精髓,我告訴自己來到花蓮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,請求法師像母親那樣教導我。法師笑了,並祝福我、啟迪我要好好學習,他要我把中文學好,並允許我去參觀臺灣六所慈濟醫院。

這段時間,我也拜訪了曾經在尼泊爾並肩合作的人醫志工們,大家都很樂意在最短時間內,幫助我了解慈濟。

返回尼泊爾後,我幾乎每天都會去慈濟辦事處,與志工一起參與規畫和設計活動,討論如何在尼泊爾註冊為國際非政府組織(INGO)。在法師指導下,我也涉獵援建學校、組合屋方案;其中,與其他組織建立聯繫及合作平臺,對我而言是最大挑戰。

我自知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,而分享我的學習給其他志工,並協調人醫會成員是我的首要任務。

時光飛逝,慈濟已逐漸在尼泊爾生根,並與其他組織建立了合作默契,進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等活動,推廣人道關懷。

慈悲的清流,來自人們的內心深處;希望帶來盼望,鼓舞了心靈,跳脫自私,串起每一個愛的連結,在佛陀的故鄉延展、茁壯。

(郭淑蓮翻譯)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