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30期
2011-01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【特別報導】
  銀髮之愛
  慈善國際‧馬來西亞
  慈善國際‧海地
  發現歡喜
  出版書訊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銀髮之愛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○一○年十二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30期
  十五日 悲智合一

 

◆12‧15《農十一月‧初十》

【靜思小語】以智慧守戒律,以慈悲行大愛。

正思惟,才能諸事圓滿

二○○九年八月,中颱莫拉克重創臺灣南半部,慈濟匯聚全球愛心力量,為受災鄉親打造完成四個大愛園區,讓九百多戶受災鄉親安身、安心、安生。

高雄市長陳菊一行人來拜會上人,談及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二期工程,上人表示,慈濟善款得來不易,點滴都要適切運用,為真正需要的人付出。

「莫拉克災後,分布於南北半球五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,無分冷熱晴雨,就地勸募;連赤貧的南非祖魯族人,也響應捐款,雖僅能付出一分、五角,臺灣卻得到其誠摯的祝福。」

全臺各地的慈濟志工日夜投入工地,終能協助打造完成安穩的社區讓鄉親安心居住。杉林園區七百多戶已於二○一○年八月入住,後續又有受災鄉親申請入住。上人認為,須了解申請者目前的生活情形,二期工程要視實際需要而建造,不能徒費人力物力而未發揮功能。

「臺灣以愛、以善為寶。政府施仁政、慈濟全力配合,民眾心態也要正確,才能使諸事圓滿。」

靜思堂,人間菩薩道場

高雄首場歲末祝福,上午於甫竣工的高雄靜思堂講經堂進行。上人步入會場,講經堂大門向兩旁緩緩開啟,講臺上的簾幕亦徐徐上升,顯現「宇宙大覺者」膚慰地球的立體佛像。

講經堂正式啟用,高雄慈濟人首次在此一莊嚴殿堂受證。上人於開示中講述高雄靜思堂啟建因緣。

一九九四年開始,高雄分會會所設在社區大樓中;隨著慈濟菩薩愈增,空間不敷使用,一九九七年上人選定適合建設會所的土地,杜俊元榮董發心購地捐予慈濟。二○○二年高雄靜思堂動土興建,成為慈濟第一處志業園區;歷經三年多工程,二○○六年落成啟用。

「建設靜思堂,並非蓋寺廟,而是用於社會教育,是人間菩薩道場。」上人表示,慈濟佛像也和傳統佛像不同,是「宇宙大覺者」形象。

「佛陀覺悟宇宙萬事萬物之理,來人間為大眾指出一條行往覺悟的道路。慈濟道場的佛像,不僅展現宇宙大覺者的慈悲智慧,也期望接引大眾回歸如佛陀般的清淨心,從煩惱無明中解脫,心地一片光明。」

《無量義經》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的境界,即是佛菩薩清淨澄明的心靈境界。上人期勉慈濟人:「有因緣在人間菩薩道場共聚、共同接受佛陀教法,不只是聽法、理解,還要身體力行,將佛陀的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學入己心,在日常生活中力行。」

從莫拉克風災的急難救助,到中長期的建村、輔導生活,高雄慈濟人對受災鄉親的關懷迄今未止。上人勉勵眾人:「起一念好心,就要永久恆持;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,把握有限的人生積極造福。」

人的欲心不斷擴大,引發種種天災、人禍。上人指出,唯去除心靈無明染著,開啟智慧門,才能使天、地、人相安。

「每一位受證的慈濟人,都要提起智慧守戒律、提起慈悲行大愛,『悲智雙行』亦是『悲智合一』,為災難不斷的人間,共聚愛的力量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