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生氣,尹伯伯心好脾氣也好
◎撰文‧林秀女 攝影‧童正雄
「為什麼沒有準時來收錢?嫌我捐太少嗎!」
「叫你們來載不快來,我撿的回收物都被偷了!」
「我去哪兒都不用脫鞋,為什麼來這裏要聽你們的!」
半生戎馬,凡事講求原則、出言就像命令的尹伯伯,
如果旁人沒有馬上配合,他就會大發雷霆……
現在,伯伯決定克制自己,將脾氣修好,
他引用《靜思語》說:
「否則心地再好,也不算是一個好人!」
八十五歲的尹殿甲伯伯獨居,每個月固定捐款給九個慈善團體,十九年來從沒間斷。
時時念著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的尹伯伯說,人生無常,是明天先到,還是無常先到,誰也無法預料;感恩自己活到這個歲數身體還很硬朗,有時間和能力去幫助別人。
「有能力可以救人,就要及時去做;看到受幫助的人能溫飽、度過難關,就覺得自己做了有意義的事。」爽朗的他直說,人生總要面對死亡,將來離開世間,什麼也帶不走,當然要趁這口氣還在,做些有意義的事。
「這也是幫自己消業障。說不定再過兩、三年我就走了,想做也做不了。」
所以,做善事成了尹伯伯每月例行的功課。
「為什麼不準時!」
尹伯伯說,每當將錢捐出去,就像了樁心願一樣;如果錢沒捐成,心裏會時時惦記著。
軍旅出身的他凡事講求效率與信用,記得有一次,我抽不出時間過去收善款,久候數日的他一接到我的電話,生氣地說:「你是嫌我捐的錢太少嗎!」
我連忙解釋,因為婆婆生病住院了,所以撥不出時間過去收。「請伯伯不要生氣,我已先幫您交了。還是我請別的師姊趕緊過去跟您收好嗎?」
「我就是認定你!你來收,我才放心!」
「為什麼要脫鞋?」
半生戎馬,有時伯伯的硬脾氣與固執,會令人束手無策。
有一年歲末,慈濟人邀獨居長者圍爐。伯伯來了,卻說什麼也不肯上樓參加活動,只因進入佛堂需脫鞋。
「我到哪兒領獎都不需要脫鞋子,就算到總統府也不必!為什麼來這裏就要聽你們的?」
師姊們溫言相勸:「不好意思,請伯伯原諒,因為這是莊嚴的佛堂。今天的節目這麼精彩,沒上樓欣賞,真的很可惜喔!」
伯伯還是執意不肯脫鞋。「我不管,我就是不進去!」
師姊們除了頻頻道歉,也只能在旁陪伴。
「為什麼不快來收!」
伯伯說的話就像命令,如果沒有馬上去做,他就會大發雷霆。
因為認定慈濟做好事看得見,伯伯常做資源回收給慈濟。
有一回,有人將他整理好的回收物偷走了,他又急又氣地跟我們說:「我辛苦撿的東西,叫你們馬上來收就不來!看吧,現在被別人拿走了!」徐湘蓮師姊安慰伯伯:「會拿走那些東西的人,應該是有需要。您就把它當成在幫助人好了!慈濟人也是幫忙需要幫助的人呀!」
這分執著心,自己其實不易發覺;感同身受的我,跟伯伯分享雷同的經驗——
幾年前,好幾次發現自己整理的回收物被人拿走,心裏有點不是滋味。後來鄰居告知,是婆婆答應給附近一位阿婆的;因為阿婆年輕時先生就往生,靠著拾荒過活,還要養一個智障的孩子,但人家要幫忙她還不一定願意。我認同婆婆的處理方式,從此就將回收物轉給了阿婆。
「斷除執著心不容易,要從做中學、學中覺呢!」我感恩地告訴伯伯,換個角度想,一切都是讓我們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,心寬念純,就不會起煩惱了。
伯伯恍然大悟,終於不再生氣。
挨罵,怎都不生氣?
就這樣,我們耐心地與伯伯互動,前後已經十五年了。
因為常看《靜思語》、《慈濟》月刊以及大愛電視,伯伯漸漸有了改變。
伯伯發覺到好幾次他發脾氣,慈濟人不但不生氣,還向他道歉。有一回伯伯告訴我:「以前我常對師姊發脾氣,不知道你會不會生我的氣?」
我笑說:「怎麼會呢!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原則。」
聊著聊著,伯伯突然責怪起自己來:「因為我的自私,全不在意別人的立場,想起來真是很慚愧!我想問慈濟人為什麼都不生氣?」
我們適時與伯伯分享《靜思語》:「上人說: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』、『生氣是短暫的發瘋』,所以莫生氣啊!」
現在的伯伯真的改變了,他引用上人的話「一個人的心地再好,如果脾氣不好,也不算是一個好人」表示:「如果我心地好,勤做善事,但脾氣沒修好,發火動怒了,豈不就像是『火燒功德林』?」
伯伯露出慈祥的笑容說:「現在開始,不生氣了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