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496期
2008-03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‧【中區慈濟人醫會義診】
  人生練習題
  覺有情
  聞‧思‧修
  助人線上
  天涯共此情‧玻利維亞
  出版書訊《心鄰居‧心靈居——慈濟社區道場》
  幸福快門‧馬來西亞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OO八年二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馬來西亞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496期
  萬顆真心一片林

花蓮靜思堂前有兩棵高齡九十歲的茄冬老樹,人稱「夫妻樹」,原本生長在桃園,十二年前因市地重劃,一度面臨被砍伐移除的命運;在慈濟志工極力爭取下,得以繞過中央山脈落腳於花蓮,留住一方清涼的庇蔭。

其實,當年搬運過程中,「樹奶奶」一度受創命危,後經志工細心照護才搶救回來。歷經十多年休養生息,今日不僅枝繁葉茂,且猶如慈母的包容,有山蘇等蕨類植物附生其上,承載萬千生機。

證嚴上人曾開示,森林是地球之肺,種樹就是保護大地之母的呼吸功能。本月十二日為植樹節,慈濟志工、志業體同仁、教育志業體師生及熱心民眾,共同於花蓮靜思堂園區廣植新苗。「樹爺爺」、「樹奶奶」婆娑應和,預示自然大美的榮景可期。

當慈大實小、托兒所小朋友為老樹夫妻澆上清水,細嫩小手觸及蒼勁樹皮的那一剎那,我們看到了人與天地間的臍帶連結。不說我們的老祖宗曾經以樹為家,我們得以呼吸一口氣,都要感念樹木「吐新納垢」,供給氧氣的恩澤。

樹也保護了我們生存的憑恃——水和土,讓它們不致流失。還有,人類日常生活所用的木材與紙張,無一不是以樹木的生命為代價換得。俗話說「吃果子拜樹頭」,面對這庇蔭群生的大生命,我們怎能不禮敬感恩,知所節制,甚至有所回饋呢?

因此,我們應當珍惜家具用品的物命,同時減少紙張消耗、回收廢紙,積少成多就能減少砍樹、拯救森林。唯有森林蓊鬱,才能保大地健康,人類才能平安。

去年全台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紙類的總量,已相當於挽救了超過一百九十一萬四千棵二十年樹齡的大樹;若以每公頃造林地種植一千五百棵樹的標準計算,這些救回的樹可以聚集成一千兩百七十六公頃的森林,面積相當於五十個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。

這是令人鼓舞的成績。我們也要不斷種樹,在小樹生根的當下,祈願飽受毀傷的地球,恢復更多的生機。雖然與亞馬遜雨林每六秒鐘消失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相比,我們復原的速度很慢,但是,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做,做了就有希望!

一顆真心一棵樹,萬顆真心一片林。在春日和暖,萬物滋長的時節,願更多的人以真心護樹,做大地的園丁,也同時在心田種下新苗,合力轉危機為生機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