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496期
2008-03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‧【中區慈濟人醫會義診】
  人生練習題
  覺有情
  聞‧思‧修
  助人線上
  天涯共此情‧玻利維亞
  出版書訊《心鄰居‧心靈居——慈濟社區道場》
  幸福快門‧馬來西亞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OO八年二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馬來西亞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496期
  二十日 看別人,想自己

 

◆2‧20《農正月‧十四》

靜思小語】世間苦難偏多,不只是己身痛苦,別人也有苦處;苦與苦之間應尋求紓解之道,而非對立。


苦境中自度

「顏淵問仁。子曰:克己復禮為仁,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……」早會時間,螢幕播放南非慈濟小學孩子,以華語念誦這段《論語》。上人欣言南非慈濟人就地耕耘,如今可見一顆顆種子長成幼苗。

「慈濟人能夠在南非廣闊的土地上,建立起志工體系、慈善體系、教育體系,是因為懷抱『感恩、尊重、愛』的心。」

南非原住民過去深受貧窮與種族衝突之苦,慈濟人不分膚色、種族的愛,感動了他們;進而引導他們了解,世間不只自己痛苦,別人也有苦處。

「慈濟人不只安頓他們的生活,也撫平他們的心靈,引導他們打開心門,展現清淨本性與智慧光明,了解苦與苦之間應該尋求紓解之道,而非對立。若相互對立、彼此磨擦,更是苦上加苦。」

上人讚歎南非慈濟人不畏辛苦,守住道德操守,長期無私付出,故能取得當地人信任,帶動起愛的循環,讓希望萌芽。

反觀富裕的社會,也未必人人都能知足歡喜、和樂相處。上人言:「人人都有清淨本性,只是受到種種污染而迷失,使行為脫離仁、義、禮、智。」

上人勉眾:「若能引導迷途的人『明明德』——回復光明本性;民德歸厚,天下就能祥和!」

一生的禮物

「世間文化多元,許多文化也隨潮流浮沉。我期待的是人文——人,就是人品典範;文,就是文史流芳。」與慈濟技術學院老師們談話,上人勉眾自許為「人間福田好農夫」,落實人文教育。

「人文教育要培養的,是有『智慧』的教育人才,而非徒具『聰明』的知識分子。」談及現今社會現象,上人感嘆教育水準提高,人卻偏離倫理軌道,反而對社會造成傷害。

「常聞『智慧犯罪』,其實是『聰明犯罪』。有智慧的人良知已啟發,能發揮良能,在人生軌道上不會脫軌;而聰明人擁有世智辯聰,卻無法改變自身習氣,聰明用錯方向就會造業。」

上人言,慈濟人教育程度不等,但人人心中那分無私大愛是平等的,皆令人敬愛疼惜。

今早大愛新聞報導,台中慈濟志工李素方罹患憂鬱症二十多年,直至四年前聽聞上人開示、加入慈濟大家庭,終於打開心門。

「她本有解不開的心結,但投入慈濟環保與勸募後,在芸芸眾生中體會各人有各自的甘甜酸苦,相較之下,自己的苦實在微不足道。與其整天坐著憐憫自己有多麼痛苦、為何別人對不起我,只會加深痛苦;不如善用時間助人,在忙碌付出的過程中,心胸愈益開闊,心中鬱結自然消失。」

上人舉此為例表示,能否去除自身習氣,取決於「一念心」。「懂得轉心輪,就能夠跳脫苦境,快樂度日。」

慈濟教育不只「授業」,更要「傳道」。上人勉在座老師:「『導』師,要善盡導正之責,引領孩子走上正確人生道路,培育他們成為人品典範。名副其實地將學子『教育成人』,才是成功的教育,也是有希望的教育!」

菩薩心入世

聽取社工同仁、訪視志工報告慈善個案協助方向,上人慈示同仁,要以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的態度配合志工,共同做好慈善志業。

「尊重,出於感恩。若沒有志工菩薩長年付出,累積寶貴經驗,如何能開闢這一條慈善道路!所以對於志工,大家要尊重以待。」

南非貧窮的祖魯族原住民,有一千六百多人投入慈濟志工,上人讚歎:「他們本身生活很辛苦,卻心寬念純,即知即行,用生命做慈濟。因為發現生命價值在於付出,他們非常珍惜吸收法髓的機會,即使相隔千百里,卻常共修聚會。」

上人勉在台灣的社工同仁,也要提起這分「菩薩精神」,投入慈善志業。「只要開啟慧命的價值觀,真正做到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凡事就沒有困難。彼此搭起愛的心橋,才能發揮更大愛的力量。」

慈濟脈動切合社會脈動,上人指出,每一個個案都是一個「法門」,唯有行入苦難人群中,才能使「無量法門,悉現在前」,進而「得大智慧,通達諸法」。

運轉慈濟大年輪,上人強調要回歸四十多年前的慈善起源精神。「過去是一個志業接著一個志業走過來,現在要四大八印同步邁進。不僅師父一個人跨大步,人人都要大步前進!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