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交流道
服務中,一面借鏡
我參與慈濟在溫哥華列治文食物銀行的志工服務已經三年,從每月一、兩次,到近半年每週一次;在這裏可以直接幫助到許多有需要的人,讓我很歡喜。
食物銀行是一個食品收集站,義工們將各大機構和善心人士捐助的食品整理分類;受助人帶著身分證明來登記,就可以領取一週所需的食物。其中大部分受助人都是新移民、低收入家庭或經濟困難者。
在這裏可以看到服務百態。受助人排隊領取食物時,有些義工會主動問候和關心,有些則叉起雙手冷冷地說:「隨便挑選一樣。」遇到一些動作緩慢或挑選時間過久的,還會露出不耐煩的臉孔,甚至竊竊私語,對受助人評頭論足……
有一回,發放食物中包含一份乳酪,每個人都很開心得到這難得的食物;一位不諳英語的先生不知道自己可以領取,經友人提醒後再回來時,一位義工告訴他:「是你自己放棄的。」聽後,那位先生一臉無奈地離開。
這時我深深感受到上人為什麼要我們做「志工」——對於自己發願、立志從事的服務,要懷著歡喜心付出,以感恩、尊重、愛,對待我們服務的對象。
我將食物銀行視為修行的道場,遇到德行好的義工菩薩,就多多向他們學習;遇到德行不足的,也可作為一面自我警惕的鏡子。希望有一天,自己也可以成為他人正面學習的典範。
加拿大 黃佩莊
薰法香,一天的開始
近來很多人都說我變了;我想不只是我變了,而是所有參與「晨鐘起,薰法香」共修的伙伴們都變了——我們變得更積極,心更貼近上人。
元月中旬,美國總會同仁葉昭君師姊邀我參加由慈青發起的「晨鐘起、薰法香」活動,每日清晨五點恭聽上人「靜思晨語」共修。
當時內心非常掙扎——想到一大群慈青排除萬難,開啟了這道善門,我怎麼可以視若無睹;但又擔心自己爬不起來,虎頭蛇尾……
沒想到決定要晨起時,不用鬧鐘,「愛」就會自動把我叫起來——這分愛包括一起共修的慈青及志工伙伴們,最重要的,是上人在為我們開示!
上人淺顯易懂的佛法解說深深吸引著我,從中看到過去看不到的自己;不斷洗滌內心無明的當下,深深體會到上人殷殷告誡三個「來不及」的擔心——對時間無情的提醒、為搶救弟子慧命的擔心、敲響生命危脆無常的警訊;也更能體會上人的叮嚀:「不要與人爭,但要與時日爭,因為時間可成就一切;因緣果報一定要相信,否則功過均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累積,輪迴不息。」
一個多月來,藉著「靜思晨語」共修,我們相互勉勵,無形中帶動了善的循環,也砥礪彼此勇往直前。
將每天的體悟和其他志工分享,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;也歡迎更多人一起加入「晨鐘起、薰法香」的行列。
美國洛杉磯 孫慈喜
用心做,對人生負責
接觸佛法已有數年,但總是說多做少,藉口工作繁忙且有家庭要照顧,終日不停奔忙。直到五、六年前接觸慈濟,慢慢了解佛法生活化;加上常看大愛台,受許多故事感動,開始反省過去以及思考未來。
當時公司擴張版圖方殷,若是繼續擔任要職,物質條件當然不虞匱乏,但終究無法脫離經常旅行、交際應酬、紙醉金迷、夜夜笙歌的浮華生活;世間財雖然賺到了,但是身體、親情,更重要的是這一趟人生之旅,將因此而輸掉了。
於是在取得太太同意下,毅然辭去了優渥的工作,舉家移居美國,開創事業並參與自己喜歡的志業。
每次我到慈濟,心中都會生起歡喜心和感恩心——不論是在人文學校門口接送小菩薩,或到老人院扮小丑,看到老人家高興的模樣、快樂的笑聲,內心也會跟著愉快起來;心想,如果當初沒有放下台灣的一切,哪有機會參與這些活動?
感恩大自然及眾生賜給我所需要的陽光、空氣、水及衣食住行日常所需;除了感恩、知恩之外,還要報恩。當我們能做到《藥師經》中:「應生無垢濁心、無怒害心,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、慈悲、喜、捨平等之心」,就是最好的報恩行了。這也是上人苦口婆心、諄諄教誨我們,要時時顧好這念心,才能「靜寂清澄」並實踐大愛的善行。
菩薩道難行,但還是要勇敢精進,這是對自己一生負責的表現。我會「多用心」努力去「做,就對了」。
美國達拉斯 柯勝盛
【更正啟事】
495期慈濟月刊第一百三十三頁圖說,蘇云同學就讀苗栗仁德醫護專校,特此更正,並向當事人致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