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幫小木耳加油
◎撰文‧林慧芬 攝影‧殷裕翔
陰涼的竹棚下,一排排菌袋整齊排放在架上,小小軟軟的木耳,從袋裏鑽出來。一眼望去,好像千萬片耳朵,爭相傾聽大地的聲音。
這片搭在田中央的木耳棚,是伍雪一家三口的生活依靠。十二歲的她,每逢採收期都會來幫忙,常常一整個暑假都在噴水、採收,呵護這上萬包的木耳菌袋,就像照顧孩子般細心。
四川省什邡市是全中國最大的木耳種植基地,伍雪的家,就在什邡市洛水鎮上;今年五月大地震過後,伍雪的家和木耳棚全倒了,她說:「媽媽看到多年的心血泡湯,難過了好久!」
地震雖然摧毀家園,幸運的是,家人都平安。災後不久,爸爸將棚架重新搭好,大家合力搶救木耳菌袋、整理歸位。
木耳棚邊的家
木耳喜愛生長在腐朽的木頭上,淡淡的褐色、質地柔軟,可以做菜或藥用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糖和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,以及胡蘿蔔素、硫胺素、核黃素、菸鹼酸等維生素,還有植物膠質、多醣體,營養豐富。
現在農家都用菌袋培植木耳,生長環境得要陰涼、潮溼,才能有好的收成。為了避免陽光曝曬,伍雪的爸爸將塑膠布一層層蓋在竹棚上,既遮陽又防雨。
地震後伍雪一家搬到木耳棚旁一座小棚子,棚子裏沒有家具,只有兩張床鋪,和一包包準備出售的乾燥木耳。四周沒門、沒窗,放眼所見盡是綠油油的水稻田。
雖然生活不便,至少不需忍受風吹日曬雨淋。盛夏豔陽當空,棚架下卻是涼風徐徐,伍雪說:「比住在悶熱的帳棚好多了!」
乘著天氣好,伍雪家一早就開始採收木耳。他們沒有請工人,全靠親朋好友相互幫忙,大約可以連續採收一個月。
優良的乾木耳,原本半公斤可賣到九塊多(約台幣四十五元),今年受地震影響,又遭逢連續大雨;給水、曝曬的時間都不對,收成大受影響。爸爸說,能搶救多少是多少,每一片木耳可都是重建家園的希望。
大夥兒忙著將剛採下的溼木耳鋪勻、曬乾,伍雪說:「太陽大的話,只要曬一天就乾了,天氣差就要多曬個幾天。」
臨時廚房 田間野炊
日頭高照,伍雪趕緊轉進小廚房,張羅大夥兒的中餐。
以前在家用瓦斯爐炒菜,現在爸爸用泥土、磚塊砌起來的大灶,就是臨時的廚房。伍雪蹲在灶前加柴搧火,快手快腳地下鍋炒菜。白煙騰騰,不一會兒,一盤香噴噴、營養豐富的炒木耳就起鍋了。
「吃飯囉!」今天伍雪煮了三菜一湯,大夥兒圍在小桌前邊吃邊聊。「能夠和家人吃上一頓飯,就是最幸福的時候!」
伍雪在木耳棚下忙碌的日子,到八月開學後告一段落。她就讀洛水鎮八一小學,學校就在稻田邊。地震時,老師帶著大家及時逃到田裏,雖然校舍倒塌嚴重,幸好師生傷亡很少。
八一小學組合教室由台灣慈濟基金會援建,施工期間,同學們常到學校圍牆外張望,大家都好懷念上學的日子。
好不容易盼到開學日到來,地震讓伍雪和同學們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,如今他們重拾書本、在新教室內認真學習。而千萬朵的木耳也很爭氣,它們在人們細心照顧下,每天、每天,都更加茂盛地長出來啦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