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交流道
愛與感恩的一課
暑假期間,我來到四川震災區什邡市參加慈濟在靈杰中學舉辦的「啟動愛與關懷」安心計畫。兩天活動中,當地孩子們展現超齡的懂事與為他人設想的心,令我感動。
「地震時我嚇呆了,動也不會動。是卿老師一直向我招手呼喊,我才跑出去。」感恩時刻,一位六年級女孩上台感恩副班主任。這位沈默寡言的數學老師正站在教室後面,聽到同學的感恩脹紅了臉、謙虛地說:「這是我該做的。」我請女孩給老師一個擁抱,全班響起熱烈掌聲。
此時,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同學說:「要不是卿老師把我從倒塌的磚牆下抱出來,跑著送醫院,我現在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。我也要獻給老師感恩的擁抱……」此刻班上同學人人淚流滿面,感恩、感動、宣洩情緒的淚水交織。
這裏的孩子精神飽滿、熱情,表達能力和觀察力都很好。當我們解釋「感恩歌」歌詞中「粒米杯湯盤中蔬,得來不易歷艱辛」時,他們的共鳴撼動了我——因為父母多以務農維生,自己也有下田經驗,他們對於耕種的辛勞本就有深刻體認,有些孩子十歲就能生柴火煮飯……讓我這個只會動口、從未下過田的老師汗顏。
一名女孩在唱完「母親的手」這首歌後,分享母親那雙勤奮務農、愛護子女的手:「媽媽的手長了厚厚的繭,到冬天還會流血;每次看到她洗衣服或做菜時,咬緊牙將手伸入冷水的樣子,很不忍心。跟媽媽說我來做吧,但是媽媽不肯;媽媽說我的手是用來寫字讀書的。以前我覺得媽媽的手很醜,現在我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一雙手!」說到這裏,她已泣不成聲。
回程車上,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陳穎分享:「親恩浩蕩的課程感動了我。以前總覺得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,今天我學到了孝順和感恩。下課後我立刻傳簡訊告訴媽媽,我愛她。」
孩子們經歷世紀大地震的震撼教育後,一如八一小學廖老師對班上學生所說:「原本擔心你們是禁不起磨難的一代,但看到大家的堅強、積極、有愛心,我知道再大的風浪也打不倒你們了!」
花蓮慈濟中學 方美倫
善緣無處不在
從菲律賓回台北的班機上,黃思賢師兄與我才剛坐定位,一位空服人員便過來表示,由於我們坐在緊急逃生口位置,需注意與配合的事項。正當說明時,另一位空服員林佩君上前,親切地對我們微笑,並對負責解說的空服員說:「他們是慈濟的師兄!」從語意中表示出慈濟人很熱心,一定會協助的。我們回以善意且願意配合的笑容。
一路上,我們讀著第五百期《慈濟》月刊。當機長廣播即將抵達台北時,思賢師兄請林佩君小姐過來,表示要將手上的月刊送給她。沒想到林小姐如獲至寶般,感動不已。
原來,她家住在台中大里,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,至今都還深刻記得地震發生後,慈濟人穿梭災區服務的身影。「當時如果沒有慈濟的幫助,此刻的我可能無法站在這裏安心工作。現在我只收看大愛台,並且推薦親朋好友收看,心靈不受污染。哥哥的小孩也都加入兒童班……」
看見林小姐手裏拿著月刊,臉上珍惜的表情,我覺察到,原來一本月刊在會員心中是如此珍貴;而我有時因太容易取得,或以太忙沒時間當藉口,反而沒能用心看完每一本月刊。林小姐發自內心的感恩,感動了我們。
眼看飛機已快降落,大夥靜默地閉目養神,卻見林小姐走來,表示想捐出三張中獎的統一發票給慈濟……
在台灣、在世界、在慈濟,因為有這群默默支持、願意無私無求付出愛與心力的人們,才讓慈濟這艘慈航,能帶著眾人的愛與祝福,乘風破浪,勇往前行!
花蓮 邱國氣
為人品典範留史
週六假期,我一如往常早起,今天要參加慈濟北區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,心裏有一點興奮和緊張。生平第一次參加慈濟課程,穿著灰色上衣、白長褲、白鞋、白襪的慈濟志工服走出家門,遇見早起的鄰居,當下有點羞赧,也有些驕傲。
三年前,太太加入社區人文真善美文字志工,習慣看她往聯絡處跑,也習慣她忙著透過電話聯絡開會和採訪事宜。我護持有加,分擔不少家務事,但遲遲沒有加入志工行列。
我喜歡收看大愛電視,其中最常看的節目是「大愛人物誌」。除了喜歡主持人的主持方式,也和太太討論、學習節目中人物報導的呈現方式,作為採訪志工時的參考。
透過潛移默化,我被節目中一位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菩薩身影所感動,深刻覺得為人品典範做記錄、讓文史流芳很重要,可以影響人心、導正社會風氣。
於是,我報名參加慈濟北區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,也加入見習慈誠研習。未來,我會跟緊上人的腳步,記錄更多真善美的菩薩身影。
台北內湖 林正元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