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一日 以智慧行慈悲路
◆7‧31《農六月‧二十九》
【靜思小語】慈悲的道路要以智慧來行走,才不致偏差。
護善種,自耕心地
慈悲、智慧如雙足,兩者具備,才能於人間菩薩道上穩健前行。晨語時間,上人開示:「智慧如同明亮的眼目,能辨別正確方向;慈悲的道路要以智慧來行走,才不致偏差。」
上人表示,人人皆有愛心,發心之後要付諸行動,認清方向勇往前行,才能到達目的地。面對眾生不同苦難,要運用種種法引導其去除無明、自私貪欲,才能脫離苦難。
「人人都是自我心地的『自耕農』,努力耕耘,去除無明雜草、呵護純良的智慧種子,終能收穫無量。」
救度眾生,非單獨一人能為;有「無量大悲」,才能「救苦眾生」。上人勉眾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;且付出愛心不只在小小範圍,要遍及開闊的空間。
「人間菩薩招生,即是啟發更多人的愛心、普遍於無限的空間,以救拔無量苦難眾生,造福人間!」
重品德,展現良能
四川綿竹市七歲小志工王玲,她的家於地震中倒塌,在慈濟人教導下,知道「行善、行孝不能等」,每天將零錢投進竹筒助人;看到眼力衰弱、行動不便的老人家,主動上前攙扶。她立志成為「慈濟人」。
早會時,上人勉在座的教育志業體老師們,莫輕視幼小的孩子,只要將法入心,就能有大智慧。「老師心,是菩薩心也是媽媽心;不只是教導功能,還要教導發揮良能。教育工作能教之以『愛』,才是人類的希望。」
慈大、技術學院、慈小及台南慈中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表揚,上人感恩教育志業體的校長、老師們用心付出,真正做到「品德教育」。
「一個人如果品德不良、欠缺情操,就算學問再高,也無法為社會人群發揮良能。」上人肯定慈濟品德教育的成央F也期盼教育界更重視生活教育、品德情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