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01期
2008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【慈濟川緬膚苦難‧大愛善行聚福緣】四川震災
  主題報導【慈濟川緬膚苦難‧大愛善行聚福緣】緬甸風災
  特別報導
  幸福快門【卡玫基、鳳凰風災關懷】
  人文教育
  銀髮之愛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○○八年七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四川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01期
  三十一日 以智慧行慈悲路

 

◆7‧31《農六月‧二十九》

靜思小語】慈悲的道路要以智慧來行走,才不致偏差。


護善種,自耕心地

慈悲、智慧如雙足,兩者具備,才能於人間菩薩道上穩健前行。晨語時間,上人開示:「智慧如同明亮的眼目,能辨別正確方向;慈悲的道路要以智慧來行走,才不致偏差。」

上人表示,人人皆有愛心,發心之後要付諸行動,認清方向勇往前行,才能到達目的地。面對眾生不同苦難,要運用種種法引導其去除無明、自私貪欲,才能脫離苦難。

「人人都是自我心地的『自耕農』,努力耕耘,去除無明雜草、呵護純良的智慧種子,終能收穫無量。」

救度眾生,非單獨一人能為;有「無量大悲」,才能「救苦眾生」。上人勉眾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;且付出愛心不只在小小範圍,要遍及開闊的空間。

「人間菩薩招生,即是啟發更多人的愛心、普遍於無限的空間,以救拔無量苦難眾生,造福人間!」

重品德,展現良能

四川綿竹市七歲小志工王玲,她的家於地震中倒塌,在慈濟人教導下,知道「行善、行孝不能等」,每天將零錢投進竹筒助人;看到眼力衰弱、行動不便的老人家,主動上前攙扶。她立志成為「慈濟人」。

早會時,上人勉在座的教育志業體老師們,莫輕視幼小的孩子,只要將法入心,就能有大智慧。「老師心,是菩薩心也是媽媽心;不只是教導功能,還要教導發揮良能。教育工作能教之以『愛』,才是人類的希望。」

慈大、技術學院、慈小及台南慈中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表揚,上人感恩教育志業體的校長、老師們用心付出,真正做到「品德教育」。

「一個人如果品德不良、欠缺情操,就算學問再高,也無法為社會人群發揮良能。」上人肯定慈濟品德教育的成央F也期盼教育界更重視生活教育、品德情操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