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01期
2008-08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【慈濟川緬膚苦難‧大愛善行聚福緣】四川震災
  主題報導【慈濟川緬膚苦難‧大愛善行聚福緣】緬甸風災
  特別報導
  幸福快門【卡玫基、鳳凰風災關懷】
  人文教育
  銀髮之愛
  一句話的力量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○○八年七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四川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01期
  二十七~二十八日 轉念,煩惱即菩提

 

◆7‧27~28《農六月‧二十五至二十六》

靜思小語】心地不安,不僅傷己也會傷人。一旦轉念,煩惱即菩提。


心能轉,煩惱滅

拂曉時分,陽光初現,在清涼而明亮的境界中,清晰照見大地萬象。上人晨語開示,以黎明初現的景象,期勉學佛者的心境要「如晨曦之臨,萬象達諸法相;似清風遊太虛,靜寂清澄其妙之美」。

「心地有法常清涼,如清風除心中惱熱,即達『靜寂清澄』之境。」上人表示,凡夫心累積重重煩惱,若能引法入心,即使身處燠熱,心仍感清涼。

《無量義經》集選:「洪注大乘、潤漬眾生,布善種子,遍功德田」。上人表示,保持大地水土有賴樹木,欲建設好心地,就需要佛法。「慈濟人從一念悲心起,『以慈導悲,以悲啟智,以智顯慧,以慧等觀』,慈悲與智慧平行,為眾生拔除痛苦。」

上人舉緬甸發放為例,慈濟志工以悲智克服種種困難;不但用心了解災民所需,且讓他們感受愛與尊重;亦以「法」帶動,將智慧清流注入人人心中。

「即使微如露水的法,點滴累積也能成清流,匯聚成洪注,啟發大乘根機的人發大心、立大願,潤澤大地苦難眾生。」

上人進一步表示:「用智慧之水潤漬眾生,還要不斷播種,持續產生善的循環,乃『布善種子』。光靠一人之力無以成事,還須集眾人之力,將愛的種子遍撒大地,是謂『遍功德田』。」

調心地,救大地

鳳凰颱風強度持續增大,且往東台灣移近,預計今明兩天影響台灣。早會時上人擔憂颱風釀災,叮囑全台慈濟人提高警覺,做好應變準備;多一分警覺與防備,就會更平安、更有保障。

各地慈濟會所已成立防颱中心,上人叮嚀,救災須運用智慧,尤以安全為上,能自愛方能愛人。

慨嘆世間紛擾事多,加上四大不調,非旱即澇,上人言,人類住於大地,卻過度開發。「美其名為『發展』,實乃『破壞』環境。殊不知天空破了洞、青山流了淚,大地之母正在呻吟……」上人籲眾勿貪圖眼前短利而破壞大地。

「山林、水脈就像人體的血管通路,若遭破壞使溪河改道,地貌改變,將衍生大地病態。」上人表示,人類與山河大地為生命共同體,人人要疼惜守護,否則失去大地的屏障,後果不堪設想。

天下如何能無災且風調雨順?上人表示,平時要戒慎虔誠、敬天愛地,莫自大狂妄認為「人定勝天」。「要從調和內心做起,回歸『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』的精神。自愛愛人,不破壞大地;大地平安,人才能平安!」

拔苦已,復說法

大愛媽媽研習營今在花蓮靜思堂圓緣。上人透過視訊開示:「大愛就是大慈悲心。期許大家以『媽媽心』、菩薩精神,來疼愛芸芸眾生。」

上人強調,把愛擴及別人的孩子,對自己孩子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。「愛因付出而無量;要多發心,讓愛更大、更廣且更闊。」

上人期勉大愛媽媽不只關懷校園內的小朋友,也要深入社區,關懷獨居老人、孤寡弱勢家庭等,這才是人間菩薩。

新聞報導,一位婦女煩惱難解,藉酒澆愁愁更愁,最後選擇跳樓自盡,卻壓到路人,造成一死一傷。上人以此開示:「心地不安,不僅傷己也會傷人。」

上人指出,這位想不開的婦人倘使有因緣接觸慈濟,說不定能轉苦為樂。「一旦轉念,煩惱即是菩提。期待社區有更多慈濟人,讓慈濟『大愛網絡』更緊密。」

如《無量義經》云: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。上人表示,幫助困境中人後,必須再以法接引。「法無新舊,只要能入心、用在日常生活中,並能度人,即是妙法。」上人籲眾多聞法,平時有法水滋潤,才能即時以「法」度人,解開他人煩惱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