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日 不會泡沫化的「財力」
◆10‧28《農九月‧三十》
【靜思小語】具四無量心,財有餘:行六波羅蜜,力有餘。
財有餘,力有餘
晨語時上人開示,「慈」則幸福平安,「悲」能助脫苦難,「喜」者時時輕安,「捨」即有餘布施。
「有餘之『有』,不是指有形的物質,而是『有心』——具有慈、悲、喜、捨『四無量心』。不只自己感受平安幸福,也希望人人平安有餘、歡喜有餘、慈悲有餘。」
世間財物終究有限,上人表示「法財」無形無量,即使生活貧窮,心靈富而有餘,日日收穫無量法財。
「四無量心」是行菩薩道的根本;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「六波羅蜜」,則能增長悲智雙運的力量。慈濟人抱持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,上人言:「具足四無量心,是『財有餘』;能運用六波羅蜜,是『力有餘』。」
在凡夫地修菩薩行,上人勉眾要有堅定信心,以智慧良能處理人間事。「在繁雜的人與事中,要能印證佛法,不陷入人事迷思,才是智慧!」
聚福緣,散播愛
十年來,美國慈濟人懷抱「四無量心」,來回中美洲多明尼加,於貧困的拉羅馬那地區救災、發放、助學、建校,同時運用「六波羅蜜」啟發民眾;而今已見種子萌發、幼苗成長,不但改善了生活環境,也見到未來的希望。
「慈濟人十年前第一次到拉羅馬那勘災時拍攝的畫面,一望無際的垃圾山,當垃圾車來傾倒垃圾時,無論老幼一擁而上,爭搶垃圾裏可食之物,找到了就直接往嘴裏塞……」這一幕景象深銘上人腦海。
不只為貧童建學校、帶來物資,多明尼加慈濟人每月兩次持續關懷,讓原本髒亂蕭瑟的垃圾山,有了全然不同的朝氣和活力。如今,垃圾山已變成高級住宅區,當年衣衫襤褸、全身髒臭的孩子,轉眼已成為慈濟中小學裏,身著整齊制服,有禮貌、有愛心的小紳士、小淑女。
今年十月二十三日,志工再度到拉羅馬那慈濟中小學發放。孩子穿著整齊制服,井然有序地列隊,唱著輕快的歡迎歌迎接。
上人肯定慈濟人長期的付出,將不可能變成可能,善種子不斷成長,結出纍纍果實。「只要有心,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。人人會聚福緣、散播愛,苦難人一定有希望!」
|